第538页

朝廷机构改革,这官位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多。毫无疑问的,各方官员都在拼命奔走,想要在新的机构中捞到一个好位置。和帝师党拉的上关系的,自然是去找温体仁、袁可立等人。而拉不上关系的,则是想到了如房壮丽这样的具体操办人。

所以,房侍郎家里,最近很是热闹。

因为来求官的人实在是太多,自然的不是谁都能见到房侍郎的。不过今天来拜访的人,这辈分实在是太高,由不得房侍郎亲自接见。

韩爌,字虞臣,万历二十年进士,大明本土最后的东林大佬。

张鹤鸣,字元平。这是一个典型的‘平日束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废物级官员。但你架不住人家辈分高啊:万历十七年的进士,距离今日已经有四十二年。整个大明官场,这么老资格的进士,现在活着的已经没有几个了。

所以,虽然这两位现在都已经致仕很久了,但这会儿权势炙手可热的房侍郎还得拿出宝贵的时间亲自接见。

不过,这个袁崇焕,居然能请动韩爌和张鹤鸣两个老前辈来做说客,说不得,也是个有本事的吧?那就,考察一下?

“元素啊。”

“下官在。”

“说起来是老夫的不是,你我都在京师任职,但这些年一直缺少走动。呃,那个,你以前做的哪个县的知县啊?”

“下官是在福建的邵武做知县。”躬身行礼后,抬头看了一眼房壮丽,见对方没有继续说话的意思,袁崇焕再次低头:“少冢宰容禀,邵武位于武夷山南麓,山多林密,耕地极少。下官去了那里,带着当地百姓,开采山区参天大树,主供松江府的滨海造船厂,这些年,我大明的海军扬威四海,实赖邵武出力。

下官又见当地竹林茂密,遂经留在北京的同年牵线,与方山科学院材料实验室联手,开发竹浆纸。新的竹纸厂在下官离任后两年建成,现在,邵武当地百姓,依靠这竹纸厂,生活富裕,民间安乐。下官觍颜说一句当地的新俗语给少冢宰听:‘来了袁父母,修了竹纸厂,活了一县人,逍遥冠福建’。”

“呵呵。”

听到斜上方房壮丽不置可否的呵呵声,袁崇焕心里一紧,又再次躬身道:“下官除了尽力改善当地民生,让百姓安乐外,亦很重视当地教化。天启元年下官到任,二年就修建了北宋名相李纲的祠堂。”

“哦,这个倒是本官孤陋寡闻了,原来在北宋开封末年的主持抗击金兵入侵的李纲,是福建邵武人?”

“回少冢宰,正是。所以下官觉得,邵武有这样的英雄人物,怎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