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页

从五年多前的丙辰科开始,方山学子已经有两批十七人通过考取进士而出仕。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新加坡知州李嘉。

通过这些年的实际工作,经过系统而全面学习的方山系官员,其执政能力,普遍强于普通士子。这一点,在吏部的历次考核中,表现得非常清楚。

现在,方山学校的规模已经扩大到全校九个年级,近三万学生的规模。据闻今年在全国各地的乡试中,有超过两百名举人都有在方山学校学习的经历。

所以,这个时候抛出科举改革的方案,时机已经成熟了。

当然,科举是平民百姓做官的主要途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内心还是想做官的国家,科举改革,必须慎之又慎。朱由栋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把相关方案做得更完善。明年的会试上,只是吹风,看看反应。

除了国内本土,海外州以及其他藩属的事情也不少。比如说,现在海外的仰光州倒是严厉禁毒了。但是据洪承畴的报告,罂粟种植已经在缅甸扩散了:不光是缅族在种,就是以前对大明表现得极为恭顺的孟族、掸族都在种——财帛动人心啊。

说真的,由于仰光港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对缅甸全国的吸金能力也越来越强。缅甸的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本能的想要更多的钱去购买仰光港上的东西,而罂粟种植毫无疑问比种粮食来钱来得快多了。

嗯,这倒是一个通过禁毒把缅甸彻底收入囊中的好时机。但是,现在还有马尼拉城焦灼不下的战事啊……

哎,皇帝,哪里是那么好当的。虽说朱由栋已经很注意不揽权,很多事情都是只拍板。但现在大明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以至于经常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执政者必须对国家的方方面面都有极高的了解和掌控度。而这,说白了,就是对朱由栋的执政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天可怜见,我穿越前就是个上班看病人,下班打游戏的普通人啊。

“方正化。”

“奴婢在。”

“我们回乾清宫吧,回去了之后,你先派人去跟皇后和贵妃说一声,今晚朕就在乾清宫独寝,坤宁宫什么的朕就不去了。”

“……”稍稍皱眉后,方正化也只有无奈的答应了一声:“遵旨。”

第494章 万里援军抵达

朱由栋到底还是没能在第二天主持召开国务会议,在持续加班到凌晨五点后,一觉睡过去的皇帝直到中午才醒来。早上过来候命的方正化看着鼾声如雷的皇帝,直接就大着胆子让通政司取消了当天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