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那个,老张,你以前在乡下是要种地的吧?”

“是嘞,我年轻的时候种了大概二十年的地。”

“那个,咱们大明的里长、甲首什么的,会把耕种管得这么细吗?”

“怎么可能!哼,要我说,也就是最近这两年殿下整顿后才稍微好了一点。在以前,里长甲首啥的,一天到晚想着的都是怎么坑害我们这些下户!就像殿下以前说的那样,什么飞洒、全不过割什么的,我可都是领教的!你说,这些家伙心思都到这上面去了,哪里还有心思去指导我们种地?又哪里有心思去关心耕牛的情况怎么样。”

“……哎,你说,我们大明立国至今两百多年了,这国祚比起秦国可长了太多。怎么感觉,现在我们在法令这一块还不如秦国呢?”

“是啊,这两百多年,我们刑部的人都在干啥呢?”

第269章 郁闷的大司寇

“大司寇,这是今天通政司转送过来,涉及到我刑部的弹章。”

“哎,又有多少是弹劾本官的啊?”

“呃,大司寇恕罪。据通政司的上官说,今天起码不下一百份是弹劾大司寇的。”

“啧!罢了罢了,你去,请本部六品及以上官员,今天下午在甲栋三室开会,商讨本次弹劾的问题。”

“是,下官领命!”

看着手下离开的身影,刑部尚书刘元霖长叹了一口气,颓然的坐在了自己的座椅上。

这位是北直隶任丘人,万历八年的进士。出仕以来,一直都以清廉、办事得力著称。当然,朱由栋对大明士大夫的‘清廉’从来都是一笑置之。当初之所以选这位来做刑部尚书,主要还是看重此人办事效率极高的优势。

在历史本位面,这位是去世于1614年。不过在这个位面,得益于医术的进步,刘尚书此时不光没有挂,相反,还精神极佳,特别想做事。

他是真的想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