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咕噜噜。”好整以暇的喝了一口茶后,袁可立斜着眼睛看了一眼张景岳:“张大夫,您是今年年初给太子诊察过身体的。您觉得,太子的身体如何啊?”

作为早年专为权贵富豪看病的张景岳,在听到袁可立如此露骨的话后,脸上稍微有点惊慌,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太子精元亏损极为严重,若不是这些年我们集思广益,用一些补药吊着,早就站不起来了。”

“嗯……”轻轻颔首后,袁可立道:“我现在不是大明的臣子,只是殿下的西席,我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只会为了东翁的利益着想。”

旁边的熊廷弼却是爽朗的一笑:“我现在是大明的臣子,但太孙才是我的君上。”

吴又可、张景岳等人互相看了看,也很光棍的道:“我等是殿下的学生,师傅有事,弟子服其劳,理所当然!”

“很好。”袁可立对着众人点点头:“所谓树大招风,殿下经此一役,得到的支持和效忠多了不少,但由此引来的非议和敌视也肯定极多。我们做臣子的,一是要坚定信念,要相信殿下才是能引领我大明走出这治乱循环的唯一人选。二是要抱定牺牲的决心,谁敢对殿下不利,我等必将不择手段将其除之!”

第183章 北京暗流涌动

“少司马早啊。”

“呵呵,李郎中早。”

1612年3月25日一大早,去年年底才就任兵部右侍郎的温体仁,在上职的路上,不断的被人主动招呼。而温体仁果然也是人如其名,对这些或熟悉,或素不相识的官员,一一的,极为温和的回礼。

说起来,单就官位而言,朱由栋的五个老师(沈鲤、吕坤、利玛窦除外)里,就数这位温体仁爬得最快了。

他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而且还是庶吉士。但在入仕之后,花了六年的时间才爬到了礼部的一个主事位置上。结果担任太孙的试讲才两年,就调换到了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的位置上。虽然都是主事,但那是吏部专门负责遴选官员的啊!组织部里的组织部!

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将近六年的老温,虽然一如既往的不结党,但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受过他的恩惠。所以,当老温因为太孙征伐建州的战事,被调到兵部来担任侍郎,但他这个侍郎,就是尚书见到了也得谨慎以待。

“下官见过大司马。”

“呵呵,长卿来哪。”

现在的兵部尚书叫王象乾。这位虽然是文臣,其仕途和杨镐一样,一直都是和兵事相关。不过和杨镐一路败绩比起来,这位王大人从讨平播州杨应龙叛乱到出任蓟辽总督打得蒙古诸部不敢侵犯,那可就要生猛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