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

要钱不要地的决定是弗朗茨做出的,如果法国这个猪队友不出问题,那么大家联手瓜分撒丁王国,奥地利可以获得富饶的热那亚和都灵地区,确实值得出手。

但是现在法国人自顾不暇,奥地利就只能独自上阵。可惜奥地利的胃口不好,一口吞不下撒丁王国。

如果不能灭掉撒丁王国,只是占领他们一部分领土,那么很长时间都要面对民族起义的威胁,难以将这些地区转化为国力。

况且,奥地利国内的意大利民族已经够多了,弗朗茨不希望继续增加下去,这不利于他推行的民族融合政策。

奥地利在撒丁王国的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自然也获得补偿。

比如说:英国人将支持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进行扩张、默认奥地利加入海外殖民扩张。

相比局势复杂的意大利地区,获得英国人的支持后,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扩张,只需要和俄国人沟通就行了。

海外殖民扩张就更简单了,只要奥地利开辟殖民地的方向,不和英法核心利益发生冲突,其他的都是小问题。

不得不说,帕麦斯顿的判断力很准确,奥地利的战略重心早已不在意大利地区。

现在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费利克斯首相为首德意志派,主张在德意志地区进行扩张势力。

紧随其后的是陆军大臣温迪施格雷茨亲王为首的近东派,主张向巴尔干地区扩张。

以及路易斯大公为首的殖民派,主张开辟海外殖民地。

蝴蝶效应的影响是巨大的,历史上这个时候,奥地利政府都在忙着镇压叛乱,绝对没有这么多人想要对外扩张。

在这些战略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者是多个利益集团在推动。从表面上来看,大家的理由都很充分,实际操作起来,又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弗朗茨没有急着表明立场,政治很多时候不能只考虑对错,更多还要看涉及到的利益集团,和可能引发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