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页

“那也不能保证不会出事。”荀异皱着眉头说道。

见此,赵虞摊摊手说道:“没办法,毕竟是朝廷的命令,谁敢违抗?”

荀异顿时语塞,良久才愤愤说道:“但愿朝中那些大人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明明可以暂缓两年再攻江东叛军,徐徐图之,给予各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好大喜功!好大喜功!”

看着满脸愤慨的荀异,赵虞淡淡一笑,不置褒贬。

早在半年前,他颍川郡就逐渐传开了一则消息,说的就是朝廷原本可以暂缓两年再攻江东义师的这件事。

本来赵虞还在琢磨要不要故意放出这个消息,挑拨颍川郡百姓对朝廷的不满,但没想到却有人替他做了,大概是往返各郡的商贾传出来的。

而这则消息,也让颍川郡的百姓对朝廷愈发不满。

想想也是,颍川郡作为在叛军事件中恢复最快的郡,在近两年天下动荡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着每年至少二百五十石粮食的稳定粮收,自给自足绰绰有余,但就因为其他郡缺粮,这两年全郡百姓不得不缩衣减食,或者高价购入粮食,归根结底,并非是济阴、济北、鲁郡等地粮食紧缺,而是朝廷急切想要平定江东义师的叛乱,不顾各县国人的死活。

而朝廷也因为这件事,威信大损,连带着颍川郡里的威信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好在颍川郡的军队充足,治安也不错,倒还不至于引起什么动乱。

但这只是当前,至于日后如何,就连赵虞也不敢断言。

八日后,许昌从临近的颖阴、长社、鄢陵、临颍等几个县征调了总共二十万石粮食,准备委派上部都尉褚燕亲自押送至梁郡,结果运粮的队伍还未出行,这支队伍就被闻讯而来的百姓给堵了个水泄不通。

褚燕的族兄弟褚飞在率领军卒驱赶时抓了几个带头闹事的,结果险些引起暴动,惊地赶紧放了人,禀报褚燕。

然而褚燕也没什么办法,唯有派人前往许昌请示赵虞。

他命人对赵虞转达道:“有百姓得知我颍川将再筹集粮草运往梁郡,自发至鄢陵抗议阻拦,褚飞带人驱赶,险些引发暴动,如今粮队被堵在官仓,无法动弹。”

赵虞一猜就知道肯定是消息走漏了,遂亲自去了一趟鄢陵。

果不其然,还没等他赶到鄢陵,褚燕那边就查到了消息走漏的源头,原来是一名官仓的粮吏在醉酒后泄露了此事,将‘朝廷欲从颍川调粮百万石’的消息传了出去,引起了鄢陵县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