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页

朱见濬微微皱眉说道:“这说明什么?”

于冕说道:“固然忠义传家久,但是大家族也未必没有什么阴私。”

这些事情于冕也是有所耳闻的,于家在杭州也不算是大族。甚至可以说很是单薄,但是杭州并非没有大族。

其中的弯弯绕,于冕没有见过,但也是听过的。

朱见濬沉吟一会儿,说道:“去一趟恽家吧。我想见一见恽老爷子。”

朱见濬这一段时间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的,他最少明白一件事情,在地方的行政,很多时候是不可能绕过这些地方大族。或者说大户。

特别是大明的粮长制度。

太祖皇帝为了防止胥吏剥削百姓,于是将催收,征缴,押运粮税的责任,让百姓承担,而这些承担的百姓,就是粮长。

一般这些粮长都是大户人家出身的。

武进县几个粮长之中,就有一个是恽家的。

这样情况不仅仅在武进县,在很多地方都是一个模式。在县之下,大明的统治模式,就半自治的模式。

这个模式的根本就是乡约。

这个朱熹搞出来的乡约家礼,其实就是很多大家都熟悉的大家族模式的来历。唯一不同的是,家礼是同姓的,乡约是不同姓的,很多大家族一起话事,来处理村子里面,或者镇子上的事情。

甚至还可以动用私刑,很多时候,不想因为官司沾污家族的名声,很多事情都是家族里面自己决断,不见官的。

这样的形式朱见濬是听过的,但是具体情况却是没有见过的。

后世固然对这种模式批评之极,但是每一种制度,刚刚诞生的时候,都是有他的生命力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