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德军的一个弱点就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了。那就是,德军人数太少。以至于面对美军的多路进攻的时候。德军在任何一个方向都无法布置足够的人手。比如现在在第12号地区,在这里德军并不缺少反坦克炮,但却非常缺合格的炮手。正儿八经的炮手仅有两组,而其他的炮手都是临时从步兵那里拉来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经过过炮兵训练。他们只能用最原始的瞄准方式——打开跑栓,通过炮管往前面看。这种瞄准方式速度太慢,想要靠它打中敌军坦克简直就像让瞎猫去抓活老鼠。

在刚才的攻击中,马龙就已经干掉了一个有经验的炮组。接着,他的部下又连续消灭了好几个明显是新手控制的,盲目的暴露出来的反坦克火炮。于是德国人在这一线的反坦克防御几乎立刻就被压了下去。而反坦克火力的下降也使得德国人的机枪陷入了困境。他们几乎一开火就会遭到坦克的炮击。而在坦克的支援下,美军步兵则步步前进,越来越接近瑟堡城区了。

“把预备队投入到第12区域去!”

“快!把预备队投入到方向去!”

双方的指挥官几乎同时下达了近乎相同的指令。

两军的预备队也立刻被调动了起来。德军的预备队距离目标区当然更近,但一来美军机械化程度更高,二来德军还在不断的遭到炮击。同时第21攻击机联队的攻击机也不断的用机炮向着战壕里面扫射,向着并向着交通壕投掷凝固汽油弹。这大大地减缓了德军增援的速度。使得双方的预备队最后几乎是同时抵达,迎头相撞。

第二百三十四章 围攻(4)

德军的预备队虽然和美军的预备队几乎同时到达了目标附近,但两支预备队的力量却区别明显。驻守在瑟堡的德军总人数不过4000,要防御的区域又很大,所以,最后留作预备队的力量不过一个连多一点,150人左右。而美军手里的兵力却非常充裕,且不说在第7军军长柯林斯将军手里,有多达一个师的预备队。就连负责攻击这一地区的道尔顿团长手里也有整整一个营的步兵和五辆坦克的预备队。

所以,德军虽然投入了预备队,但是并没能击退美国人,甚至连挡住对方都没能做到。只不过是减缓了对手推进的速度而已。而更要命的是,其他的一些方向也出现了支撑不住,节节败退的现象。而此时,施利本将军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可用了。

现在,对德国人来说,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瑟堡港的工事的纵深很大,所以德国人还有节节后退的余地。至少暂时,还不存在整个防线被直接捅穿的危险。而且美国人的损失也不小。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说的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防御是一种比进攻更有力的作战方式。

就好比说,如果在一片无遮无拦的旷野里,几个拿着1半自动步枪的美国兵遇到了几个拿着毛瑟98k栓动步枪的德国兵。对射起来,倒霉的肯定是德国佬。因为美国人手里的半自动的射速要远高于德国人手里的毛瑟98k。但如果是几个德国佬拿着毛瑟98k蹲在战壕里,几个美国佬拿着1半自动步枪向着战壕冲锋。那局面立马就会变得对美国佬不利起来。因为有了战壕,德国兵暴露出来的可供射击的面积就小得多了。要想打中他们,你就必须保证自己射出去的子弹能击中脑袋大小的目标,否则就是无效攻击。相形之下,德国人击中美国佬的任何部位都是有效的。

则还仅仅只是最简单的工事——一道战壕而已。如果再加上铁丝网,或明或暗的各种机枪碉堡、火炮碉堡,再加上雷区、反坦克壕沟、反坦克水泥墩什么的。防御一方的优势就会更加明显。

虽然受制于人数不足,德军不得不节节败退,但美军每前进一步也都要付出代价。尤其是在美军突破了外围的工事而开始面对德国人的核心工事的时候。战斗就更加的困难了。

和主要只是用来迟滞对手的,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外围工事区域不同,核心工事区域的工事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在这里,交通壕不再是露天的,德国人在那上面加盖了钢筋混凝土的预制件盖板。这些盖板虽然顶不住203毫米口径火炮的直接命中,也顶不住155毫米火炮的反复打击,但盖板和覆盖在上面的一层土壤,却能遮挡住美国飞行员的视线,使得他们无法发现德军的调动情况。而且通过这些交通壕,有些时候,德军甚至可以运动到美国人的身后去发起偷袭。在第五号地区,几个德国兵,就利用一条美军没有发现的交通壕,潜行到美军身后,并在那里利用他们手里的坦克杀手,一口气干掉了4辆4谢尔曼坦克。

除了地道化的交通壕,在核心工事区域,碉堡也更多了。这些混凝土碉堡的坚固程度也远远超出了此前的那些土木结构的碉堡。对付那些碉堡,4坦克的76毫米炮的威力已经相当的够用了,但是到了这里,除非你能把炮弹从碉堡的射击孔中射进去,否则,76毫米的高爆弹打在上面也就只有一声巨响而已。要不了20秒,你就会看到这个碉堡里的g-42机枪再次喷吐出致命的火舌。

如果仅仅只有这些机枪碉堡那也就罢了,改装版本的4喷火坦克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它们。但是,在这里还有更多的反坦克炮碉堡。这些碉堡的混凝土外壳甚至都能顶住155毫米炮的直接命中。4坦克的75炮打在上面,就像挠痒痒一样。而这些碉堡里却装备着可以对4坦克一击致命的武器——ak-43式88毫米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