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王朴道:“所以我们要学商鞅,培植出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以确保我们死后新政还能继续推行!什么是既得利益集团?就是一大群从新政中获得好处的士绅豪强,并且有不少人身居高位,能够影响国家决策!”

“那么问题又来了,该怎么去培植这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呢?王安石和张居政就没有培养过接班人吗?当然不是,事实上王安石和张居正也培养过自己的接班人,可结果很遗憾,他们都失败了。”

“王安石和张居正为什么失败?因为他们培养的既得利益集团太弱小了,弱小到根本不足以和强大的敌对势力对抗。”

孙传庭恍然道:“你是说……以阳明书院的学生为基础培植新政的既得利益集团?”

“对!”王朴大声道,“爹你也看见了,只会引经据典、皓首穷经的理学儒生一旦上位,他们只会热衷于官场倾辄,很少有人会想着替朝廷办事,替大明办事,替百姓办事!理学误国必须废止,只有心学才能拯救大明!”

“所以,阳明书院的规模必须足够大,招收的学生必须足够多,而且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只有这样才会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他们中间不但要有上位当官的,还要有钻研物理的,更要有经商的和带兵的,他们既能影响大明的国策,又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足够支持新政的推行。”

孙传庭道:“那也用不着五十万两银子吧?”

“怎么用不着?”王朴道,“阳明书院的目标是每年至少招收三千学生,这三千学生的衣食住行一律由学院提供,这笔开支可不会小;还要给书院建造一座庞大的图书馆,图书馆里必须搜集足够多的书藉,天文、地理、算术、物理、兵法、军械、食货无所不包,这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还要设立四夷馆,专门请人翻译西洋学术著作,把西洋的学说引进大明,这又是一笔开支……”

“打住。”孙传庭急道,“照你这么个搞法,五十万两只怕也不够。”

“当然不够。”王朴道,“这五十万两只是前期投入而已,老头,有句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教育是国之根本,从眼前看的确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可是从长远看,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计哪,这笔银子,我们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得出!”

孙传庭道:“可问题是我们上哪去弄这笔银子?”

王朴道:“银子的事交给我,多了没有,可五十万两我们王家还是拿得出来的。”

孙传庭道:“创办阳明书院是国家大计,怎么好让你们王家出这笔银子?”

“这你就别管了。”王朴道,“但你必须和绍兴知府黄炯说清楚,他要创办的阳明书院是个综合性的书院,它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怎样做文章去参加科举挣取功名,更是为了替大明朝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孙传庭道:“既然是这样,那创办阳明书院的事就由老夫亲自主持,黄炯协办。”

王朴道:“这样最好,老头你办事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