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页

军队新老交替的完成,也意味着后面的战争中,以卓凡、李晋、叶为询、章鹏、潘杜恒等人为代表的第三代国防军将士正式的挑起一线大梁。除内部调整外,因美国的参战,中美英法急迫的希望成立亚欧盟军联合指挥部,所以张孝准将赴伦敦出任盟军欧洲战区司令部中方最高军官,邱文彬则出任盟军亚洲战区总司令,司令部设于香港。

杨秋大刀阔斧调整军队的同时,最激烈的北非战场依然风起云涌。12月8日,英军北非总司令韦维尔发动“罗盘行动”,三万英澳大联军在奥康纳中将的指挥下,突然钻出西迪巴拉尼走廊,对利比亚的意大利第10军团发起反攻。战斗开始后仅五个小时,意军就开始逃跑,意军司令彼得·马莱蒂将军被打死,超过4000名意军被杀或被俘。

随后三天中,意军总计损失237门大炮、73辆坦克被击毁或被俘,近四万名士兵阵亡或被俘。英军则沿维多利亚公路向西推进,通过哈法雅隘口,攻占了利比亚境内的卡普措堡。对于奥康纳的进攻速度,意大利第10军团措手不及,装备补给均占劣势,尤其是战术组织一塌糊涂的意军节节败退,一个接一个部队放下武器投降。到1941年1月5日,奥康纳已经占领巴迪亚,1月15日中国农历除夕前十一天,正式攻占图卜鲁格。

短短一个多月,拥兵15万的意大利第10军团就被打残,总计有十一万士兵被俘。但就在奥康纳试图再接再厉一举拿下比利亚重镇班加西时,却突然遭遇由此登岸的一个德国装甲营的袭击。原来,墨索里尼见到自己海军基本完蛋,马耳他也要靠德国空军,加上第10军团节节败退,不得不答应希特勒可以派“少量部队”参加北非作战。希特勒闻讯非常开心,立刻让爱将隆美尔登陆北非,而突袭奥康纳的正是提前卷入北非的德军。不过德军也没想到奥康纳速度那么快,所以隆美尔的主力还没到,班加西只有一个装甲营和一个步兵团。但就是这样一支只有三十几辆四号坦克的装甲营,打破了奥康纳迅速拿下班加西的计划。

德军进入北非的消息让丘吉尔坐立不安,要求罗斯福立即向北非派遣陆军,试图在德军站稳脚跟前将他们赶下海,夺回关键的马耳他岛。同时,丘吉尔和韦维尔还向中国波斯集团军求援。不过此时白崇禧即使有心,也根本拿不出兵力,因为北非之角的战斗也进入高潮。

为了战后控制红海和曼德海峡,偷袭塔兰托前,白崇禧就发起了东非攻势。随着朱斌侯大胜归来,他又再次向吉布提增派三个步兵师,并首次调动沙特的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备31型坦克的装甲旅配合,还让朱建德出任东非联军司令,最后还让朱斌侯派舰队,保护陆军从厄立特里亚萨瓦港登陆。总计七个师,近十万将士在朱建德的指挥下,利用优势的装甲兵不断穿插包抄,面对清一色的31型坦克,奥斯塔公爵率领的意军东非军团节节败退,到十二月底,朱建德率领的东非联军就占领了整个厄立特里亚,并宣布这里暂时由中国托管。

因为战后吉布提是要归还给法国,所以条件不错,直接面对曼德海峡的阿萨布港被朱斌侯看上,决意立即疏浚海港,作为战后的新海军基地。此方案也得到总参的认可,杨秋还让外交部和当地部落接触,准备学吉布提,战后策划分裂阿萨布地区,独自建国以便更好的控制。

得知厄立特里亚被中国托管,正在开罗的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一世立即前往吉布提,并与中国波斯湾集团军司令白崇禧和从土耳其回国的中国工商部长廖仲恺进行会谈。会谈后,海尔塞拉西一世立即让接受他领导的埃塞俄比亚军队全面配合中国陆军,在这些当地游击队的帮助下,朱建德的进攻速度更快。到1月24日小年夜,从吉布提中路突破的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就攻占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宣布对埃塞俄比亚实施军事托管。

此役,朱建德率领的东非联军以损失不到三千伤亡的代价,就总计打死打伤一万余意军,俘虏更是高达十万之众!还缴获大量物资装备,迫使奥赛塔公爵不得不率领残余的十七万主力,退到埃塞俄比亚南方和摩加迪沙。

第10军团和东非军团的接连惨败,终于打醒了墨索里尼不让德国插手,从此独霸北非的希望,开始积极配合德军隆美尔进驻北非。

韦维尔得知朱建德大胜,瓦解了埃及背后的威胁后,立即决定强攻班加西。但没等奥康纳继续进攻,希腊局势开始恶化。考虑到希腊和巴尔干半岛的重要性,亚历山大元帅只能暂停攻势,和美国商量增援希腊。

“是18英寸,不是我们之前预测的16英寸,非常强大……”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海军部长斯塔克向罗斯福介绍大和号战列舰。作为海军守旧派,他还是希望立即建造一级新战列舰以对抗中日。

不过罗斯福对此毫无兴趣,他更在意如何处理西南太平洋。

负责对外沟通的国务卿赫尔靠在桌子上,将顾维钧和陈绍宽访美带来的信息转告在座的马歇尔等人:“北京让我们尽快的进攻拉包尔和珊瑚海,以打通两国的海上航线。另外,也希望尽快获得援助,需要至少一百台大型发电机组、两千架b17轰炸机、五十万辆卡车、四十万吨铝……”

一连串夸张的数字,让在座的众人一个劲抽气,这哪是要援助,根本就是趁机敲诈。连罗斯福都捏捏鼻子,佯装没听见。中国的援助肯定要给,但他还不至于被敲诈,所以问赫尔:“指挥权的事情,英国是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