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页

“不是章某说疯话,我这些学生拉出来个顶个都是优秀的,尤其是那些出身贫寒的学生,刻苦之能远胜洋人十倍。比早年京师大学堂的无用之辈不知强多少。只要总统一声令下,全国上下拼拼凑凑3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章某还是拿得手的。”

不愧是章疯子,护犊子的水平一流,就差把他麾下的学生捧上天了。熟悉脾气的杨秋知道,这事绝不能较真,否则这老头非没完没了拉着评理,说不定最后会气急败坏“栽赃嫁祸”说你教育经费不足。坊间传闻,得罪谁都别得罪这个敢贴大字报,满世界追杀孙逸仙的家伙。只能顺着脾气夸奖两句:“做的不错,教育部的确是工作最踏实的部门,不过……30万还是不足,10年后我希望最少能有150万。”

“每年12万也不是多大的事,现在每年公派、私费和自己培养的加起来也有7万余,不过您最好把教育经费再涨涨。您看,现在教育吃吃钱的就是中小学和技校,高中还勉强,到大学就不足了,全国大学只有87家,这要是翻个倍……”

“打住!”杨秋连忙阻止唠唠叨叨的章疯子,旁边三人更是掩面而笑。

慕容翰虽然高兴,但还算比较冷静,笑道:“大学又不是小学,建立后要考虑师资力量,人力资源,建校方向等,每年办10家无用大学,还不如踏踏实实办一家是一家。时间还足够多,9年义务教育虽说普及扩大,但大部分贫苦地区学生读到初中便转入技术学校,更愿意早些赚钱养家。”

章太炎也知道自己心急了,教育必须有足够耐心,义务教育红利也不过从1925年才开始吃,真要大规模普及高等教育,起码要1940年后。再说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人才,民国建国至今很多优秀人才都是技工出生。外国这种现象更普遍,说明长期工作一线的技工和含着金钥匙的大学生比,并不差到哪里。

和大家争论高等教育人才相比,王正廷更看重何如使用这批召回的归国人才,想起上次杨秋说要开始几个大项目,连忙问道:“好几万人一口气全回来,您打算怎么用他们呢?”

“很多吗?”杨秋放下电报说道:“这点人还不够呢!招募外国技术人才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几万还不够?这到底要搞什么啊!众人把世界各国大项目想了个遍,也没想出需要这么多专业人才的工程。唯有杨秋心里最清楚,看似好几万人,实际上小有名气拔尖的也就几百而已,光是一个核能计划就能全吃掉,还不包括电子信息、计算机、火箭等等。更重要的是,由于肤色,文化传统等差异,吸引世界人才这项上民国绝不可能比美国强,即使大萧条也不现实,何况有些项目他也不相信洋人。

“已经有很多外国专家回信愿意来我国,中欧国家数量最多,英法还基本没有。”

“告诉下面,别怕花钱,越多越好。”杨秋关照重点后,转移话题看向杨度:“你们俩来刚好,我正和儒堂、颢玉商量组阁名单。国防部已经决定把民用无线电管辖权放给邮电部,将来这个摊子会更大也更重,皙子你虽不善技术,但长于组织,这个重任就要你多肩负几年。”

能再次担任邮电部长,杨度还是很开心的,虽然没法发挥最擅长的帝王之学,但这些年出国多次又兼任过外交部副部长的他心态已经慢慢转变,点头应承下来。

邮电部交给杨度也算是对他这些年支持自己的感谢,解决后教育部人选上,问道:“炳麟先生,教育部长一职你有何人选?大总统和总理都推选北京大学的胡适,可眷诚先生来信说宁用蔡元培也不取胡适,我正两难呢。”

“我赞同眷诚所言,胡适此人确有才华,任一校之长或署理留学公署都行,偏偏教育部长不行!非章某心胸狭窄,实乃他推行的新文化说到底就是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全否定!此乃割裂民族传统的大事。我国传统中确有封建糟糠,却也有礼乐道德,故只可由一代代人慢慢去糟存菁,万不可操之过急致民族文化断裂。”章太炎对胡适可没好脸色,两人为新旧文化之争还一度撕破脸各自登报大骂对方。

杨秋对文化之争没什么大想法,这种东西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比较好,但贸然隔断旧文化他也觉得不妥,想想说道:“那就这样吧,胡适出任留学公署署长,教育部长就让蔡元培来。”

“这样的话,民主党就有教育部蔡元培和水利部廖仲恺两人,您又打算让汪兆铭出任国会副议长,是不是……”王正廷担忧民主党势力会趁机扩大,尤其教育部更是能影响几千万学生的重要部门。倒是章太炎不担心,说道:“儒堂过滤了,鹤卿此人虽说忠于民党,但在教育上却是全心全力,是个能信赖的人!再说,能把这么重要的位置让出去,也能让全国上下明白总统的共和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