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页

“呵呵。”黎元洪笑着坦白道:“祖庵不必安慰我。黎某既无孙逸仙的巧舌,又无袁项城雄才大略,能任一届临时大总统已属侥幸,看今日湖北和全国的盛景,若说辰华不站出来也实在是说不过去。”他的话谭延闿也同意。别说底子良好地湖北,就算底子不好的湖南还不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数年从一个农业大省成为全国目前最大化工产区,光这份能耐就不是常人能办到的。

“是啊!莫说两位,就算我这么个半路出家之人也都没想到会有今日。”唐绍仪端起茶杯,还是那副儒雅的温和性子。继续说道:“不过若说辰华现在就会站出来,我却觉得未必。”

“哦?少川此话怎讲?”黎元洪挪动了一下已经看不见的腰,眼睛里期盼之色一闪而逝,连谭延闿也坐直了身体。他虽然远离中央但也很清楚,杨秋很看重工商兴国,走的是洋人列强那条路,所以这位有深厚英美背景的首相基本可以高枕无忧。何况杨秋自己都在公众场合说过,如今能撑起首相职位的人物屈指可数,加上他后面又有顾维钧和施肇基等年轻俊杰支持,所以继续组阁已经是十拿九稳。

唐绍仪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两位还没看懂辰华的心思吗?说治国、打仗办工商他样样精通,眼光更是远胜于我们。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要是有想法就算是罢了我们自己来又有谁能说个不字?可他偏偏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怕杂事缠身!”

“杂事?”谭延闿一皱眉:“少川说的可是政务?”

唐绍仪点点头:“国家稍有起色,但前清留下的办事淤塞、政府僵化等事积重难返,非短时间内可以梳理。这需要数载甚至数十载的努力,还必须等年轻一辈人起来才能见到成效。但偏偏辰华和我们都耽误不起!欧洲大战终有结束之日,一旦英法摆脱束缚必然要回头,日本之战又因为海军不足未尽全功。北面王正廷虽然和俄国签署了协定,但蒙古和新疆还是心腹大患,何况以俄国人的性子,我看协定书大概已经被当草纸用掉了。辰华为何急于与日本一战?为何要把东北军管?说到底他还是怕被政务杂事耽误心中大计!现在国会虽被我们控制着,但各家有各家的心思,大事上能统一但在小事上纠缠也不少,要是他现在就出来,这些事如何能避免?”

“这么多年两位还没看透吗?辰华心思远大恐非我们这些人能看透。”唐绍仪目光渐渐深邃起来,慢慢放下茶杯说道:“所以他身边有三件事碰不得,军权!挡路!捆住他的手脚!大总统在湖北时挡了他的路,因为得不到大权他就没法把西南建设成现在这个样子!孙逸仙和袁项城不仅挡了他的路还威胁到兵权,一天不除就不能把全国纳入口袋,不能随心所欲按照他的想法来办事,所以他们死的死,走的走!”

这番话让两人均点点头,黎元洪当初不走杨秋满身抱负就不能尽情施展,陆荣廷和蔡锷不瓦解就不能算掌握西南。孙逸仙本事不大,但他在民党内地位无上,不搞臭就不能扼杀民党,不能扼杀民党至今还是个扯皮的局面。而袁世凯和北洋则根本是赤裸裸的威胁。

反过来说,邓孝可和谭延闿主动迎合反倒位高权重,蔡锷和陆荣廷倒戈后也成了心腹,民党衰败后他也没斩尽杀绝,由此可见只要不挡路他也无心多造杀孽。见到两人听进去了,唐绍仪微微一笑:“袁世凯临死前让杨士琦带了几句话给辰华,让他提防朝鲜和俄国,还提出了戒急用忍,年岁占优八个字!”

“戒急用忍,年岁占优。”黎元洪和谭延闿默默念了遍后就明白了。袁世凯这是在提醒杨秋,国家安定后就不能随心所欲乱来。也在告诉他,以他的年纪就能耗死很多人了,所以也不禁感慨道:“袁宫保不愧是一代人杰,也只有他能看得如此透彻,可惜!可惜啊!”

“是啊。我随他多年,除了当年湖北一战为私心错过良机外,就从未见他犯过错。他都能看清楚,大总统何必忧心忡忡呢?”唐绍仪微微一笑:“听说汉阳今日有重要型号装备定型,大总统不妨也去看看那边的盛景,辰华……迟迟不表态,那是在等待您的话呢。”

第三六十四章 国社(三)

正如唐绍仪所说,杨秋也在斟酌立刻出任总统的得失,他并非不想出任大总统,而是不想被烦心的民政事务缠住手脚。未来三到四年是历史赋予中国迎头赶上的最佳时期,平行世界中这几年也经济向好生机蓬勃,但最终由于北洋利益集团的纠葛导致全部成果被战争毁掉。现在国社一家独大,但国社内部也有很多分支,西南派、青年会、南京派等等,一旦自己坐上位置就必须权衡平衡问题。

所以他还不想上位,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位子上足以确保推动改革。但前提是……必须得到黎元洪的保证和自由度!所以在下任总统事情上他至今也没有任何表态。有些事情自己找上门反给会给对方“你需要我”的错误信号,只有让想座这个位子的人来找自己,才能获得最大的政治和改革自由度。

用简单的话来说,现在他手握总统更替大权,谁想干就必须拿出足够的筹码来交换,这就是政治!

和政治相比,军方目前的思想非常单纯,欧洲大战和五年后的台海危机让全军上下都铆足了劲,尤其是海军更是非常关注提升自身实力,所以得知美国答应开建大型巡洋舰后,海军部第一时间就任命程壁光为督造,还挑选两千官兵赶往美国,未来三年内他们将在那里接受培训并接收两艘主力舰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