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蔡锷和大家的目光一直游走在这四个地方,所有人都清楚,这四个地名就是这场战争的关键,如果北线能拿下陕西、信阳推进至潼关和漯河,再守住其它三个方向,就能为解决江西争取到足够时间,等到四月底103旅、22、23、25、26旅就都能腾出手来,或许还能加上两到三个赣军旅,走阜阳直插徐州将整个战场截断,对北洋两个军形成包围之势!

袁世凯既然爬起来了,那么北洋动手就是这一两天。时间!摆在大家面前的是如何争取到半个月的部署时间!

大家各抒己见时,杨秋却意外没有任何表示,不是他不知道打仗,也不是不懂的指挥,事实上后世时他就喜欢研究战例,从一战、抗日战争到二战的几乎没落下过,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过多干涉总参谋部和军官们自己发挥。未来的仗很多,需要一批军官挑起大梁,利用激烈程度并不高的内战磨练他们是最好选择。

所以直等到冷场才手指一点合肥:“即刻让103旅和警卫二师炮兵团过江向安徽境内穿插,我可以保证倪嗣冲不会出现在战场。”

倪嗣冲不会出现在战场上?这怎么可能!别说刚来的蔡锷了,就连蒋方震和吴兆麟等人都纳闷不已,只有宋子清隐隐猜到了他要动用一些特殊部队,说道:“103旅直插安徽的话,对付江西的部队就剩下22和23旅,两个才完成新编的旅是不是太单薄了?”

杨秋其实早就看出来了,无论是宋子清还是蒋方震、或者是蔡锷都不愿意太涉足江西的事情,因为这里面的政治因素太复杂,虽说国社已经完成了对临时国会的统制,但打击民党的任务远未完成,东南一带民党势力众多,尤其是李烈钧和陈炯明这些大佬早就被视为了眼中钉,不铲除他们就无从谈压制民党。

所以与其让他们为难,不如自己来干,笑道:“前线的事情你们放手去干,将湖北和湖南六个警卫队团调集起来,江西和广东……我来干!”

既然杨秋拦下这件事情,大家也稍稍松口气,迅速拿出了作战计划,由岳鹏担任北线总指挥,何熙与吴兆麟配合。蔡锷出任南线总指挥,蒋作宾、李书诚任南线参谋。

蔡锷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对会议室满屋子的烟味有些不适应,所以定下作战计划后就说要去看看湖北工业公司,杨秋也不想太多干涉指挥,也丢下宋子清和张孝准他们商谈详细行动细节,拉着蒋方震陪他一起前往工业公司参观。

第二二十零章 底气

首次来汉阳的蔡锷步入厂区后,很快就被深深吸引,虽然之前就听说这里变化很大,但亲眼看到才感觉到,改变岂止一个大字能形容。

率先完成改造的湖北工业公司再将精炼设备并入后,规模比以前大了近三倍,加上在这里实习准备日后分配到重庆等厂的工人,总计有两万工人每天24小时开工,使得这里每时每刻都喧闹热闹。

从奥匈和俄国陆续弄来的技术专家和高级技工已经有近千人之多,其中汉阳这边大概有四百余人,他们主要从事精密部件和机械设备制造、少部分则当起了技术学校的老师。在他们的带动和采用新三班倒流水线生产方式后,无论是军品还是简单的民用机械质量和产量都开始节节攀升。虽然紧邻的钢铁公司还在改造,一年内依然无法提供高品质钢材,但之前向德美采购的二十万吨废钢陆续抵达后原材料问题已经初步解决,而且工厂也更喜欢用这些废钢,因为技术员说这种钢重新精炼后要比国产钢好。

湖北工业公司总计分成了三期,一期是汉阳老厂加新设备混合而成,二期是完全新建的,三期目前正在建设。一期和二期设备已经全部投产,总计分为步枪、手枪、机枪、炮厂、弹药铸造、民用机械制造等等十二个分厂。

苏洪生升任总厂长后事情繁忙,杨秋没去打搅他,刘庆恩又因为年初第二次向德国订购的机器到了交付期,所以他上月已经去德国验收。张文景和申树楷又都随唐绍仪去了南京就职,所以为三人带路的是新任国防军后勤总长,也是当初代表杨秋去浙江用一个旅将蒋方震换来的秋恒。

27岁的他是第八期日本陆士毕业生,算是蔡锷等人的小师弟了,后来赴国防大学军官速成班学习后勤管理,起义前短暂加入过文学社会,起义后还进入过警卫连。因为心思细腻做事条理清晰被推荐至后勤部,湖北大战中在后勤上表现出色被张文景提拔为副官,随着张文景出任财政部长,就推荐他出任军需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