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董用威走后,杨秋又开始忙碌起来,抵达成都后他似乎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文件,会不完的客人,四川省政府所在地也因为他的到来格外热闹。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贵州战事,根据苏小虎发回来的电报,五师两个旅已经全部抵达贵阳,从湖南运过去的迫击炮也已经抵达,正在做适应性训练。目前唐继尧和刘存厚还盘踞在贵阳西南两个方向,大肆搜刮不说,还强行将当地很多土匪武装收编。尤其是唐继尧,还在刘显世等人的推举下擅自通电自称贵州都督,设立政府机构,妄图分裂贵西南,摆出一副长期盘踞的打算。

尽早打掉他们已经是国防军参谋部的共识,所以在得到章太炎自愿拿出来的军费后,他下令组建贵州第八山地旅。贵州山高林密,有的是下肢粗壮,身材矮小、攀山越岭如履平地,负重出色地的年轻人,这些都是山地旅最优质的兵员,此外他也首次将五师改为山地师的计划交给了宋子清等人,让参谋部去研究实施办法。如果能通过这场战事锻炼出总计四个旅的精锐山地部队,那么拖久点,多花点钱也值了。

除了贵州战事外,剩下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如何激活四川的经济发展。巴蜀是块宝地谁都知道,在这里不仅仅拥有井盐这块肥肉,川南的煤、硫和磷、川西北的金、银、锌、镉储量都比较丰富。钒、钛更是储量巨大具有世界意义。生丝、桐油、茶叶、烟叶、瓷器等传统行业也非常兴盛,汉中平原的粮食更不用说。所以他格外重视汉川铁路的进度,一旦这条生命线打通,这些资源就能源源不断转化为工业产品。

正在和邓孝可、章太炎商讨扶持商业,加快修建成渝铁路时,雷猛带郝文宝和几位警卫连士兵走了进来,他们都背着大大的箩筐,身后还跟着两位年近五旬苗家装束的男子,见到三人他们就要磕头,杨秋连忙扶了起来,笑道:“大爷,现在是民国了,不兴这个,坐吧。”

两人连称感谢,但还是有些拘谨,屁股只挨着半个凳子座下。杨秋也没多说,清政府刚倒台,很多东西要慢慢改变,他在意的是郝文宝等人身后的箩筐。

入川前,杨秋就派他们前往川滇边境的横断山,因为他念念不忘攀枝花铁矿。等士兵解下箩筐,从里面搬出几块褐黄色富有光泽的石块时,他一下子呼吸急促起来。郝文宝介绍道:“司令,这些就是从您说的那个地方挖出来的。这两位都是当地苗农,他们说那边的确有铁矿,但量有多大没人知道,不过当地苗家和藏家时常会派人去那边挖掘,用来锻造砍刀。”

郝文宝拿出一柄苗刀说道:“钢口很好,都是用那边的矿石打出来的。”

“铁矿!在哪里?远不远?”章太炎和邓孝可眼睛也亮了,湖北黄石铁矿促成了汉冶萍这种中国巨无霸,要是四川也有好铁矿,那可就真能极大促进当地工商发展了。

说起位置,郝文宝挠挠头,叽里呱啦让旁边两位苗农解释,两人说的都是当地土话,好在邓孝可能听懂一些,当起了临时翻译。等两人把具体位置说出来并在地图上表明后,杨秋是既兴奋又失望。兴奋的是自己终于找到了攀枝花的位置。失望的是,根据郝文宝等人亲身勘测,老农的解释后他明白,那里根本没有道路可行,而现有技术和资金也无法建造成昆铁路这种浩大工程。

“走金沙江水路把矿石运出来行不行?”

章太炎看完地图后追问一句,但很快两位苗农就摇摇头,金沙江水深不足,而且滩潜弯多礁石密布,根本无法供船只航行,除非是大规模疏浚不然根本走不通,但大规模疏浚……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要比铁路还大几倍。

杨秋终于体会了什么叫望梅止渴。

让雷猛带大家下去休息后,杨秋心底也不禁叹了口气。攀枝花指望不上了,贵州六盘水需要等汉川铁路延伸至贵阳才有可能开发,除了这两地外西南没有太好的铁矿,钢铁之梦似乎一下子走到了死胡同。他一路苦思冥想该怎么办时,回到房间还没坐下董用威就带着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去而复返:“巡使,这位潘天授先生在外等您一天了,他说有要事一定要见您。”

杨秋搜肠刮肚也没想起这个人物,问道:“潘先生是?”

潘天授长着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肌肤褐黄,好像长期从事户外劳动,但偏偏身着洋装一看就是留学归来,见到杨秋激动地立刻拱手弯腰,从怀里摸出一封泛黄的信,双手颤抖递到面前:“天授参见巡使大人,今日来是秉先父嘱托,希望巡使能拨款重启青溪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