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化工大唐[校对版] 殷扬 2147 字 2023-03-16

陈再荣的变化没有逃过张德铭的眼睛,有点好奇的问道:“是不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了?我听说安北都护府正在招募材勇之士,你小子怎么不去试一下呢?我要是有你这块头,这力气,这武艺,我肯定去了。”

这话无异于往伤口上撒盐,陈再荣眼圈一红,眼泪在眼里滚来滚去,张德铭眼睛一翻:“你爹娘不准你去?安北都护府一年十二个月,有十个月在打仗,要是去了,还真不好说。”

还真给他说准了,陈晚荣一脸的笑容,好象根本就没这回事似的:“哪会呢。哪个做父母的不心疼儿女,爹娘不是不准他去,很支持他从军。只是他现在年纪还小,才十六岁,要是再读点书,学些韬略,等大点了,再去从军,比现在去不是更能报效朝廷?霍去病名垂千古,不也是十八岁才去打匈奴的么?”

陈晚荣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但是象乡下长舌妇一般,把个家长里短遇人便说,逢人便讲,那也太没水准了。家里的事家里解决,谁个家里没有一点烦恼呢?

这话很得体,张德铭大是赞同,在陈再荣肩头拍拍,安慰他道:“再荣,你爹娘看得远呢。你聪明伶俐,领悟力强,武艺娴熟,就是年纪小了点,才十六岁,是该趁这时节多点书,多学点兵法。你想想,古往今来,那些名将哪一个不是读书很多的人,我们的卫国公少年读书练武,和舅舅韩擒虎论兵法,韩擒虎赞他能与孙武论兵者,舍他其谁与欤?后来,卫公国佐太宗皇上定天下,突厥那么强横,还不是给他灭了?听你爹娘的,没错。”

卫国公就是惊才绝艳的名将李靖,一生战功卓著,战江南,南平岭南,北灭突厥,西败土谷浑,封卫国公,是唐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寻常百姓都能说上一段半段的。要是唐朝有说评书的话,他的故事肯定会在茶坊酒肆间大受欢迎。

对李靖的故事,陈晚荣知道得不少,特别是他夜袭阴山灭突厥一战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要是在其他时间提起李靖,陈晚荣肯定会赞不绝口,现在他的注意力放在张德铭手里那块与众不同的铁块上,因为这铁块对他来说是希望之所在。

第十二章 唐样大刀(下)

霍去病封狼居胥,李靖夜袭阴山灭突厥,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手笔,千古流传,激励多少豪杰!一提起这两位前辈的英雄故事,陈再荣原本低落的情绪立时高涨,顺手从兵器架上抄起陌刀,舞出一个刀花,发出呼呼的风声,神采飞扬的道:“要是能追随前辈先贤破击强敌,纵战死沙场,又有何憾?骠骑将军曾疾呼‘匈奴不灭,胡以家为’,如今突厥寇边,百姓不得安生,我辈男儿当谨记此豪言!”

“匈奴不灭,胡以家为”一语是霍去病的铭言,千古流传,每当外敌入侵,山河破碎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大声疾呼“匈奴不灭,胡以家为”!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从此唐朝踏上了繁荣之路,国泰民安,四境安宁。然而,自从突厥反叛之后,铁蹄屡屡寇边,兵锋曾经一度深入国境千余里,抵达云州,也就是现在山西的大同市,北方从此扰攘不宁,说是盛世危机一点也不过份。

后突厥的危害虽然没有西汉时期的匈奴严重,但也足以让有识之士为之痛心疾首了,陈再荣引用霍去病的名言,道出了忧国忧民之心。

他这话立时得到张德铭的赞同,把手中的铁块重重砸在铁砧上,发出砰的一声响,很是气愤的道:“这突厥人真是气死人了!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反复无常,弄得北方不得安宁。想当年,卫国公夜袭阴山,破灭突厥,太宗皇上称天可汗,那是何等的扬眉吐气,而如今……”言外之意是说现在国势日下,一天不如一天,早已不复贞观之时了,这有诽议朝政之嫌,猛的发觉失言,倏然住口,四下里一张望,店外无人,这才放心。

听了他的忧心之言,陈晚荣非常感叹。张德铭虽是气愤之言,但他关心国事,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这样一个乡下铁匠对国事如此上心,也许这是唐朝能够强盛无比,唐军所至无不披靡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再荣年轻气盛,一闻此言,顿觉大获吾心,嘴一张就要再出慷慨激昂之言,陈晚荣怕他说出不该说的话,要是隔墙有耳,给人听去,说不定会惹上不该有的麻烦,忙截住他的话头,岔开话题,指着铁砧上的铁块问道:“张师傅,你这铁块很特别,和墙边的铁不一样呢。”

这话早就想问了,只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慷慨陈词,一直不得机会。陈再荣心情激动之下,保不准就会失言,陈晚荣不得不强行切入,一是转移话头,二是问出心里的问题,一举两得。

张德铭适才失言,也不愿再谈国事,心里对陈晚荣适时岔开话题的精明很是赞赏,惊异的打量一眼陈晚荣,发现眼前的陈晚荣与以往大不一样,透着一股子精明劲,惊异的一眨眼,在铁块上拍拍:“这是镔铁,上等好钢,自然是不一样。别以为表面不明亮就看不上眼,你瞧,上面的花纹多优美。要不是给再荣做剑,我还舍不得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