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页

大明官途[校对版] 高月 1701 字 2023-03-15

这也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或许也是他所期盼的,洪武结束,当是建文兴起,这就是一生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朱元璋的安排。

这二十八天里,朱允炆提拔了一大批心腹,除叶天明仍为吏部尚书外,他首先提拔自己的几个师傅,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方孝孺为翰林大学士兼文学博士,提拔山东布政使暴昭为刑部尚书,礼部尚书陈迪、御史大夫景清、户部尚书铁铉、礼部侍郎黄观、太常少卿廖升等等,这些都是他所看重的清明之臣。

朱允炆一洗洪武朝沉闷肃杀的朝纲之气,为大明朝吹进了一股新风,这令在朱元璋治下朝不保夕的文武官员们无不欢欣雀跃。

所以,当朱允炆决定不再以重罪处置使用白银的百姓、而听之任之时,御史大夫景清立刻上前奏道:“陛下能怜悯天下苍生不易,臣实为感动,臣还有一本请陛下裁决。”

说完,他将一本奏折高高递过头顶,一名宣旨官上前接过奏折,递给了朱允炆,只听景清解释道:“锦衣卫不务所司,肆意滥杀文武百官,朝中无辜文武大臣死其手中者不计其数,被正直之人所痛恨,臣恳请陛下彻底废除锦衣卫,永不设立。”

景清一言激起了满朝文武的共鸣,先是齐泰、黄子跪下,紧接着叶天明、方孝孺、铁铉、暴昭等人纷纷跪下,最后竟形成了满朝文武一起跪下的壮观局面。

“臣等恳请陛下废除锦衣卫,严惩滥杀无辜者。”

事实上,在朱元璋去世前的半年里,锦衣卫已经被闲置了,只是朱元璋病势沉重,来不及废除,现在锦衣卫衙门基本上已经空无一人了,各所千户都回到自己的军营里,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也不知所终,尽管锦衣卫已经名存实亡,但毕竟没有正式废除,文武百官对它恨之入骨,尤其冯傅案中,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最后大权独握,竟丧心病狂的大肆受贿,不肯送贿者一律定为谋反嫌疑,满门抄斩,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半年前,使得这些幸存的官员们痛彻犹新,坚决要求朱允炆废除锦衣卫,严惩首恶。

废除锦衣卫是在朱允炆的计划中,本来是过段时间再提此事,但他见大臣们群情激昂,他也忍不住激动起来,站起身道:“景爱卿的奏请,朕批准,传朕旨意,从此废除锦衣卫,永不再设,锦衣卫旧部归属军衙,并向全国通缉前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有抓捕者赏银万两,为官者,官升三极。”

他准备用蒋瓛来做群臣们泄愤的替罪羊了,群臣皆欣喜万分,纷纷大声道:“陛下圣明,臣等感恩不尽!”

朱允炆微微一笑,又对众人道:“朕有很多奏折要批,若无事,可退早朝。”

“陛下有旨,无事退朝!”

“臣等躬送陛下!”

……

朱允炆回到自己的御书房,他的脸色立刻沉重起来,他今天还有重大事情和黄子澄、齐泰商量,昨天,礼部侍郎黄观上了一份他现在还不想面对,但又绕不过去问题:削藩。

关于削藩,朱允炆在即位之前便多次和师傅们反复商量过了,结论早就明了:藩不可不削,关键是削藩的时机。

即位后,朱允炆便很清醒地意识到,随着皇位的更替,大明皇族内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已经开始了,皇祖父交给自己这条船,正驶向随时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政治漩涡之中,但他也痛苦,他知道这个削藩会给大明造成什么样的动乱?他的叔父们个个磨刀霍霍,只要他宣布削藩,一场祸及全国的兵灾必不可免,他不愿意祸及无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