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逐鹿中原

戏志才笑道:“有了这么好的效果,以后小麦种子必定会抢手,日后收税的法子也可以改改了。”

“对,以后我们收税,粟、稻、麦等都收,鼓励多样化种植嘛,这样也能抵御风险。”若都是种粟,遇到旱涝灾害的话,连赈灾的粮食都拿不出来。

郭嘉道:“小麦的产量高,收获的周期也短,是最适合种植的作物,而且面粉做的面条、蒸饼美味又饱腹,以后终究会替代粟和豆的。”

燕绥补充道:“小麦还有一个好处,冬小麦播种后在年前都不太需要打理,比起其他谷物要省事儿些。”

在年前,浇水、追肥、除草固然能够提高产量,但若是不管,产量也不低。重点是在年后的时间段,好生侍弄就行了。

戏志才笑道:“只是,小麦对灌溉的要求不少,短期内其实更适合军屯和大规模民屯的地方种植。”小麦种植需要比较多的水分,相比起来粟是更耐寒的作物。好在颍川郡内河流不少,可以开凿水渠。

远离颍川郡的地方,只有军屯和民屯的地盘才能集中力量来开凿水渠。

燕绥颔首:“是啊,总不能全豫州和荆州大规模同时开工修水利,先从军屯和民屯的地方慢慢来吧。”而且小麦得去壳了才好吃,以后要在每个村里布上一个石磨盘。

郭嘉也道:“不管怎么样,冬小麦成熟的时候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光凭这一点也该大力种植啊,开凿水渠虽然前期费力些,但却能一劳永逸。”

燕绥心道:等将收缴的“赃物”从系统售出,到了冬天,就有充裕的积分兑换冬小麦种子了。

到时候不止颍川郡,南阳郡和汝南郡也可以播种冬小麦。等尝到了小麦的好处,百姓会主动采买小麦种子的。

因为粟,也就是小米,饱腹感其实不如麦饭和面食,收成上也差了小麦一截。而燕绥从系统兑换的良种,产量更高。冬小麦的亩产在600-1000斤之间,若是地力肥沃、加上精心照料,甚至能达到1500斤以上。

这年代麦饭是穷人才吃的食物,但若是将小麦去壳、做成面食,便会广受欢迎。不论是面条、蒸饼、烤饼,都深受喜爱。

毕竟几年前,汉灵帝在位的时候,还痴迷芝麻烧饼呢。

燕绥道:“我看现在只有阳城有馒头和包子,咱们将这样的制造手法在报纸上公布出去,以后面食会更加流行,想来家里稍有资产的,

都会种上些小麦。”

除此之外,她还要戏志才在报纸上开辟一个特殊的版块,专门讲农事,科普农业知识。这一期,就讲小麦的种植注意事项和亩产。

在农事方面,庄主总是不藏私。戏志才说:“唯一担心的是侍弄庄稼的农人不识字,没有钱买报纸也没有功夫看啊。”

郭嘉摇着扇子说:“这个好办,我们规定凡是豫州的里正,都要定期念报纸的农业版块给人听。”

里正是乡官,乃是一里之长,换而言之,是和百姓长期打交道的基层公务员。

因为没有监控,各项制度在实施之前,燕绥首先考量的就是监督的问题:“行,再建立抽查制度,而且读报纸这项也纳入官吏的考核。”

三人简单商定了下,又确定了本期报纸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