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页

很快就听康熙半是无奈半是炫耀地道:“这小子听说陆太医的女儿两岁半就会看医书辨别药材,起了惜才之心,想把她培养成才,将来再教书育人,为大清与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女大夫,增加男大夫的危机感,推动医学行业的内卷,促进大清与后世医学的繁荣。”

胤祚那叫一个震惊。

他以为自己画饼的能力已经算不错了,每次勾搭目标人物时还能连带一个,没想到老父亲才是真绝色。

明明是差不多意思的话,他只能惠及个别人群,被老父亲这么一说,瞬间拔高高度与深度,让他成为一个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关键人物。

搞得他这么厚脸皮的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毕竟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自己在医学领域上到底有几斤几两吗?这下可得认认真真回想了。

太皇太后听着听着就笑了。

不是因为康熙过于夸张的话,而是因为她知道这话虽然有些艺术加工,说得十分好听,却也是事实,胤祚更是一向说得出做得到。

“怎么想到培养女大夫?”这是太皇太后身为女性,都不曾涉及过的领域,“你可知一般人学医不容易,女子学医就更不容易?”

胤祚哪能不知道呢?

前世很多人都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足可见当医学生有多么苦逼。

一个是因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闹事件的频繁,另一个就是因为工作量和期望收入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医人员的连年下降,医疗资源越发紧张。

胤祚的脸色很是沉重,说出来的话更是沉重:“要想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毁掉一个大夫,却再简单不过。”

前世是用刀,用闹,用无处不在的舆论,而在大清,官宦阶级的一个念头,就能毁掉一个大夫的前途或生命,乃至于祸及家人、家族。

姚太医和陆太医没想到六阿哥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清醒现实的认知,为皇家有这样的阿哥感到惊喜,也为其他大夫感到庆幸。

起码在六阿哥受宠、在世的几十年间,很多人看在他的面子上,大夫们会得到相当的重视和礼遇,日子会好过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