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页

康熙的第一选择也是张廷玉,又会物理化学,又懂政治文学,有过管理皇庄的能力,管理更大的研究所也不在话下,但问题是……

张廷玉参与了所有物理化学教材的制定过程,相关知识储备仅在胤祚之下,可知道和学会、应用、探究之间依然有着不少的差距。

以他的身份和能力,能够压制普通人,却压不住一个个心高气傲的墨家和公输家的人。

是胤祚用层出不穷的新理论和新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意识到只凭自己没法复刻那些繁杂的机器,必须双方联手,否则千年世仇哪可能安安分分待在同一个地方,还搞起了互相协作?

胤祚是皇庄和研究所的灵魂人物,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又在那些人闹出矛盾想干架或者撂挑子的时候起到安抚、润滑的作用。

在皇庄的大多数人都是被他的名声和才能吸引而来,要是中途贸贸然换成张廷玉或者胤禛,恐怕没多久就会出乱子。

第一个要闹的估计就是墨家和公输家。

而且……康熙无奈地道:“胤祚想把他培养成未来的宰相。”

太皇太后:???

为什么你说的话每一个字分开来都能听得懂,合在一起听起来就那么奇怪呢?

知道这话听起来有多让人难以置信,康熙又重复了一遍:“那小子是认真的,都不知道已经带着张廷玉见过多少个大臣,从他们那里取得多少经验了,亲爹张英都没他那么用心。”

康熙没说的是,他曾经召见过张英,本是想暗地里问问情况,结果张英十分羡慕,都快感动哭了。

“六阿哥对廷玉十分用心,薅起羊毛来就连远在长江黄河的那两位都没放过,不说亲弟弟,就是亲爹也做不到更好了。微臣当年要是能遇到一位如此看重微臣,培养微臣的主……”在康熙的死亡盯视下,张英的满腔感慨立即转了话音,斩钉截铁地道,“一定能更好地为大清鞠躬尽瘁!”

让康熙至今想起来都有些不愤。

你以为胤祚那样培养人才的方式是能够随便复制的吗?做梦呢吧!

太子道:“保成让张廷玉做了一些事,刚开始大概是摸不准我的意图,做得十分中规中矩,后来许是六弟和他说过什么,做事方式开始变化,属于一点就通、触类旁通的人才。”

太皇太后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