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康熙问:“谁让你那两个哈哈珠子去城外每天敲锣打鼓的?”

胤祚很老实地回答:“四哥、廷玉哥哥、铁蛋、柱子,我们一起想的。”

张廷玉的原话是:“既然六阿哥已经下决定要和那么多大臣作对,那就该拉拢汉臣。六阿哥做的这一切是为了长江黄河两域汉人百姓,应该让他们知道您为他们付出了多少。”

柱子说:“其他阿哥的哈哈珠子都是官宦人家、八旗子弟,六阿哥身边的哈哈珠子全是汉人,需要凭借此次机会将劣势转为优势。”

大清入关才几年?

满人的数量终究比不过汉人。

康熙拉拢汉臣,重用汉臣,也是希望能够促进满汉两族交好,可皇帝做得再多,落在汉人百姓眼中都可能是带着阴谋的,胤祚不一样。

他非嫡非长,虚岁才四岁,建功立业和积累名声都太早。

康熙正当盛年,储君地位稳固,胤祚背后没势力支撑,他做得越多,名声越好,给自己带来的危险越多。

所以个人出资建造堤坝一事,胤祚捞不到多少好处,还得倒贴巨额银两,除了天生心善、心系百姓,没有第二个理由。

他彻底站在了汉人的那边,如果连汉人都不支持他,不帮助他,没人知道新的堤坝什么时候能建起来。

听完胤祚的转述和分析,康熙忽然对那个叫柱子的男孩起了兴趣:“普通人家的孩子竟也有这般眼界。”

“柱子也不算普通人家吧。”胤祚挠挠头,“上数几代,也是官宦人家,但是明朝末年的情况……你知道的,他家被贪官栽赃诬陷,家破人亡,辗转投奔亲戚,又遇上大清入关,发布圈地令,就跟着变成奴仆了。”

这也是柱子为什么那么恨贪官污吏。

康熙:“……”

太子:“……”

在民间找个哈哈珠子,还能找到这样复杂背景身世的,都不知道胤祚的运气是好还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