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等我回来那天

唐清安没有回答。

历史上后金轻易入关,是因为运气。

流民军推翻了大明,在北方获得了地方上三成的支持,三成的观望,三成的反对。

后金靠着关宁军的帮助,加上李自成的轻敌,打败了李自成,应对的是群龙无首,一片散沙的北方。

放到现在的大周。

流民军虽然起起落落,但终归还没有达到那一步,自己选择入关,面对的就是整个北方的反对。

辽西军,三大营则首当其冲,就算他打败了辽西军和三大营,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还要留下镇压各地的军队,如此一路打下去,手里的兵力会越少。

在唐清安看来,现在的大周还没有失去大义。

天子失其鹿诸侯共逐之。

他还想要继续观望。

他和流民不同。

流民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所以靠命来争天,养蛊相斗,大浪淘沙,剩者为王。

但是他有七百万汉民,首先要考虑的是七百万汉民的生计。

以史为鉴。

历史中黄台吉多次孤军冒险入关,目标是劫掠大明的物资,同样是为了八旗的生计而已。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唐清安的话不但没有让人失望,在场的人反而兴奋了起来。

将军终于松口了。

金江镇有今日之规模,哪怕将军本人没有野心,他们也要推着将军往前走。

至少,将军不再反对入关,而是认为不到时机。

看着众人的神色,唐清安无奈的笑了笑。

别看他是平辽侯,金江镇之主,实则也是身不由己,很多大事需要顺着人心。

一昧的拒绝人心,只会导致众叛亲离。

陈德言功臣身退。

金江镇里,很多人心急了,想要从将军口中,获得准确的答复,而不是以往那般含湖湖不清的说法。

盘子大了,人心野了。

十年前,将军还是总兵的时候,金州大部分人不愿意将军造反,各种试探将军,变相的告戒将军不要造反。

十年后,人心已变,人们不在满足脚下中原一隅之地。

遍观金江镇,只有陈德言适合试探将军,其余人都不行。

哪怕是跟着将军起家的结拜义弟刘承敏,作为一镇节制使,他更不适合出面。

所以陈德言从京城回来了,圆满完成了任务。

唐清安也不再遮掩,直截了当的告诉诸人,以免影响内部的人心。

“当解决了日本之事,不论国内流民军情况如何,金江镇的重心将以国内为主。”

说完,唐清安看向贾鉴。

“不能让林丹汗太顺利,他西迁右翼蒙古后,虽然吞并了大量的地盘,但也听说得罪了很多蒙古台吉。”

金江镇中,对朝鲜最熟络的人是陶杰,对日本最熟络的人是柳湘莲,对草原最熟络的人则是眼前的贾鉴。

贾鉴明白了将军的意思。

战争是最后的手段,在战争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既然很多台吉对林丹汗不满,那就应该拉拢到金江镇这一边。

林丹汗没有耐心,做事急躁,不给人留余地。

在右翼得天独厚的优势下,竟然逼的很多台吉反对他,可见此人的治理能力,难以登堂入室。

换做稍有资质的人做他的位置,数百年才出现的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的机会,必定能轻易一统草原。

时也命也。

有枭雄的时候,没有这个命,有了这个命的时候,又没有枭雄。

……

十六岁的贾环,仪表堂堂。

军校十年的发展,最开始的速成班已经只是剩一二,而且前程也越来越不如正规班。

但是贾环身份不同,是金江镇平辽侯夫人之胞弟。

且出身朱门大贵之家,有志向,又有陈德言的教授,兼天资聪颖,是心性狠辣之人。

所以名气不小,很多人都夸赞贾环。

反而引发了不小的热议,是否勋贵子弟的资质,的确比平民子弟要高。

前有秦钟,薛蝌,后有贾环。

金江军五虎,皆来自于军校前几年,那时候国内勋贵子弟没有加入金州。

近些年来,军校里反而是国内勋贵子弟出风头,名气压过了金江镇内部子弟。

可不要小看这份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