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谢有成的激动

大周能一己之力仿制出佛郎机,仿制鸟铳,自创子母鸟铳配有茶插管式铳刀,也就是后世的刺刀,仿制佛郎机,仿制红夷大炮,仿制盖伦战舰,是因为大周的底蕴。

如此繁杂的工序,谢有成没有时间去详细的了解,只能大致的看一看。

后面看了鸟铳铳管的锻造,双层复合式的锻打方式,采用八块不同形状精铁。

鸟铳铳管,在火门处的壁管增加多厚的比例,边薄的厚度。

火门筒应得八分径,口筒应得四分径,上下周围厚薄,缝合处,重皮工艺,浑化一体工艺等等,都有具体的规定。

例如佛郎机的子铳筒径之厚,应得口径十分之八。

母铳后筒应得十分之六,母铳前筒应得十分之三等等。

别说当下时代的人,就是一名普通后世的现代人,也一样摸不清头脑,玩不转数百道工艺。

太多太多的技术,只要了解过,就会感叹先人的厉害,文明的强大。

选材,冶铁,炼制,打制,各工序标准,锻打,单筒,双层复合,锻接,钻膛,光洗,挫插,后门,火门,照门,准星,锻焊,铳床,扳机。

这些只是大工序,大工序下还有众多的小工序,又涉及数个行业。

无论蒙古还是蛮人,草原上和奴儿干司都有铁矿,但是他们仍然缺铁。

大明和大周对铁器的封锁,数百年来,哪怕有走私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蒙古无甲胄,今则周盔周甲。”

谢有成笑道。

周围的人闻言,都跟着笑了起来。

这句话,来自于太上皇时期,大周巡边御史的弹劾奏疏,不是指现在的蒙古。

即说明了当时的走私的行为,也说明了蒙古缺乏生产技术,因为大明和大周数百年的封锁,军队连甲胄都没有了。

“喀尔喀草原,根据贾公所言,有不少人还在观望,在金江镇和林丹汗之间摇摆。”

“为了避免军事物资流入林丹汗手中,所以对喀尔喀各部,仍然禁止铁器的流入,但是民生物资已经放开。”

“科尔沁诸部,辽河套诸部,都希望从金江镇获得铁器,此事林左使反对,将军还在考虑。”

离开了工坊,回到了衙门公房,谢有成和众人坐着说话,谈论日后的方向,以及对军械所的要求。

“新成立了两支新合军,还有各军对兵备的诉求,现在我们的缺口不小,鸟铳更缺,还需要提高产量,以满足各军的要求。”

“如果将军答应供应科尔沁诸部,辽河套诸部,加上每年卖给海外汉民的武器,恐怕对铁矿的需求会极大。”

“为了避免,所以我们要趁当下的功夫,制作出更多的鸟铳,以缓解日后的问题。”

金江镇原来缺少大匠,后来改造流水线,以及学徒制,多年来的发展,大匠已经不成问题。

官员们明白了谢有成的意思,这是来催促他们了。

正当谢有成说话的时候,进来一小吏,弯下腰在他耳边小声说话,谢有成面色不变,点点头表示他知道了。

简短的和众人说了些话,匆忙结束了这次的行程,返回了金州。

……

流民们要吃饱肚子。

几千年来,先人们从无到有,从原始到国家,逐渐制定了各种规则,著作了各种道理。

例如仁义道德,例如科技的发展。

古人从木石工具,变为青铜工具,从青铜工具变为铁制工具,到各种精铁工具。

唯有自然不同,人们只有服从自然,适应自然,而无法违背自然。

流民们要吃饱肚子,他们不想饿死,这就是他们的道理。

谁也阻挡不了,他们求生的欲望。

对于流民的问题,从一开的忽视,到现在必须面对这个问题,通过多年的努力。

大周发现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反而问题越来越严重,才发现他们只能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对于流民军,大周以剿灭为主。

但是流民军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在对大周朝廷软弱。

先破陕西通往四川的咽喉宁羌,接着攻克四川七盘关和朝天关,占领广元县。

流民军进川后如入无人之境,连克昭化、金堂、剑州、什邡、彭县、郫县、新都、西充、遂宁、梓潼、绵州,新繁、温江、江油、彰明、罗江、德阳、汉州等州县。

大周地方官吏望风而逃,大周四川总兵中了流民军的埋伏计,被击毙于梓潼县境的百顷坝。

短短的一个月内,流民军诸部攻克四川州、县达三十八座。

十一月初二日,流民军分三路大军汇合于省城,扬兵成都郊外。

固原兵,临洮兵,延绥兵,宁夏兵,辽西军,四川各地的六七万兵丁,合计上一二十万兵力云集四川。

流民军更是有数十万。

四川各地不是周军就是流民军。

这处周军败了,那处流民军败了,乱成了一锅粥,彻底失去了秩序。

有良知的人,会约束手下。没有良知的人,破罐子破摔,走到哪劫掠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