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太岁之体十二重天

而且这位舵主从前喜爱听琴、练武、泛舟,如今除了练功的爱好没变,别的全都变了,突然对吃喝很感兴趣,把石渠附近的名厨请了个遍。

连乡间有些名气的小菜,也被他派人搜罗过去,一一品尝。

假使不合口味,那多半又是一顿重罚,把人杖责致死的事情,近来竟然也屡见不鲜。

燕平生听得又惊又怒,彼时正在深夜,他也顾不得了,闯到县衙中去见了燕石渠。

不料,此子见了他之后,没有半点敬畏之意,反而振奋起来,对着燕平生评头论足,声称要将他擒下。

燕平生大怒出手,谁知燕石渠功力大有长进,境界甚至好像比功力进展还大得多。

他二人甫一交手,燕平生就被逼出全力,对战余波顿时令县衙全毁,县衙中的人无一幸免。

燕平生不敢在城中继续缠战,逃出城去。

石渠分舵骨干全无,恐怕至今还没人知道,那天晚上县衙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却说燕平生在荒野上与石渠舵主正式一战,败而重伤,只好再度逃亡,在荒野山川间藏身。

那石渠舵主紧追不舍,连日以来,两人辗转万里,屡次交手,直至今日。

刘子言说道:“教主都斗不过他,回七杀教总坛,恐怕也是平添损失。燕教主一路北上,赶往天子渡,是想要借天子渡出海躲藏吗?”

既然陆地上逃不脱,那茫茫大海,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海上方向难辨,又多有风浪,不管是依靠气味还是精神感应等追踪手段,都会增加许多难度。

燕平生笑了一声,说道:“我被他追得越来越紧,伤势累加,就算撑到出海,只怕也过不了多久就被他彻底追上。”

刘子言微微皱眉:“但是七杀教在川蜀之地,燕教主都已经跑到这里来了,好像也很有目的性啊。”

燕平生说道:“我不是要去天子渡,而是准备撑着最后一口气,去趟紫禁城。”

“北上紫禁城?”

花若青目光一动,“那里应该是太行十三旗的地盘,是他们的总部……原来是这样。”

北方八大教门之中,一般都认为是太行十三旗的军容最盛,兵力最广,地盘也最大。

他们地盘大,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占据冀州和三晋之地。

至于兵力军容么,则是因为八大教门中,大多只是民间教派发展出来的力量,或者是民间的起义军。

唯独这太行十三旗,本来就是属于女真王朝的正式兵马,而且是替女真人扼守太行山的精锐之师。

女真王朝入关后的那些年,在北方经营,当然不能只靠女真人自家打天下,也编排汉军,招揽汉人中的名士高手,作为文武大臣。

这伙人在女真王朝为官的时候,为表忠心,往往事事做绝,打压欺榨汉民的时候,他们也最是上心,后来女真王朝在面对南明的时候,节节败退,其中就有些人的心思摇摆起来。

尤其是因为太岁肉的出现。

当时在女真王朝中,权位最高的汉人,官至太保、抚远大将军、封一等公的严双峰,服下太岁肉,武功大成,野心顿时炽盛,带领麾下大军造反。

女真王朝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才彻底抵挡不住,退到关外。

严双峰其实本来有自立为王的心思,也是他麾下谋士劝说,认为那时北方局势太不稳定,率先称王称帝,恐怕会遭到群起而攻之,于是这件事就缓了下来。

既然没有称王,又没有立教立派,而他的兵马当初造反的时候,以十三旗为号令,世人就渐渐以太行十三旗,来称呼他的势力。

七杀教是纯纯老百姓活不下去,造反起家,头一号厌恶的是女真官兵,第二号厌恶的就是同样打着义军旗号却不干人事儿的匪军。

太行十三旗这帮人,当年既当过女真官兵,后来又成了匪军,可以说是七杀教头号死敌。

就算几十年过去了,燕平生这份恨念与鄙夷,也不曾澹去。

他之前自忖逃不脱石渠舵主追杀,又看出石渠舵主性情大变之后,行事肆无忌惮,就想要将他引到紫禁城去。

到时候两边打出一番动静,惊动太行十三旗的高手,后面的发展可就热闹了。

要是石渠舵主把那个严太保也打得满脸血,那燕平生自忖,自己真可以说是死的热热闹闹,倒也痛快。

花若青他们几人对八大教门都已有所了解,燕平生话都说到这里,他们自然也就明白过来了。

关洛阳却没怎么注意他们这番话,只是摇了摇头:“看来你也不知道这个石渠舵主的真实来历。”

燕平生听了这话,身子一颤,闭了闭眼睛:“此人,果然不是我儿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