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页

想当年他们干嘛要在太州砌大楼搞“春兰研究院”,在九十年代初就把这些设在沪城多花不了几个钱,但是增值的潜力该有多大?

还有一条至关重要,人才争夺将要进入白热化,同样待遇,一个是在沪城上班,一个是去苏北工作,不难选吧?

所以黄瀚决定把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相关企业立足沪城,相信沈建华知道后肯定欢迎,肯定给足优惠条件。

现在不着急,因为明年不是个好年景,想做事情总要等下半年后。

那时的黄瀚应该是刚刚好考上了复旦大学。

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那是因为以黄瀚现在的成绩和这些年的贡献,保送清华、北大都没问题,他报考复旦大学,人家求之不得。

大柏树的工程总包价格四千五百万,甲方只给九百万现款,谈妥了拿出其中一栋大楼抵工程款。

但是抵款并不表示是贱卖,这栋大楼抵算工程款按照均价一千二百块一个平方计,是此时商品房价格的一点五倍以上。

原本有资质参与竞争的建筑公司来了二十几家,确认是这个条件后仅仅剩下了三家。

人家也会算账,当下沪城的普通住宅楼才五六百块一个平方米,纵然大柏树工程的房子质量标准不一样,楼层高度至少高了一米,也不值翻倍价。

谁都懂成本核算,租金不会因为你房子的拿价翻倍跟着翻倍,那是随行就市的。

卖掉变现哪怕是亏一些各建筑公司都能接受,问题是不能亏太多。

抵算工程款的房子价格这么高,变现不容易,如果急于脱手就不是亏一点点的问题,工程上赚到的钱都有可能不够贴。

这活儿还有接的必要吗?

所以绝大多数建筑公司知难而退了。

只有两家公司参与竞争,也不知道是不是甲方刻意挽留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