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小看了古人

这位汪友莲果然不是一般人,邀请李亨回家,晚宴上李亨看到了一屋子的李白诗词……

这些人频频向李亨敬酒,但正是这种敬酒,明显把李亨当成客人,当成了外人。

李亨没有兴趣为了这一个轧棉生意跟这个不太重要的州府掰掰手腕,如果不是为了纸张的事情,李亨估计走到当涂也就回去了。

所以整个晚宴的气氛还是很友好的,汪友莲给李亨介绍了几个来参加晚宴的造纸作坊主。

酒宴进行一半,就到了谈正事的时候,首先汪友莲牵头:“要说这印刷的事情,鄙人前年还收集整理在编了青莲诗集,所以对于印刷的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

我们汪家也有自己的造纸作坊,要是李会长要的不多,我们自己就能够提供。”

李亨看了他一眼,发现对方说道他出版的青莲诗集竟然脸不红心不跳的,当真是让人佩服。

这位汪友莲还有一个外号,叫做‘汪半部’。名字的由来就是他在编校青莲诗集的时候,李白的生平介绍还没有汪伦的生平介绍长,而那首赠汪伦更是开篇第一首,后面是对汪家的吹捧。

后面的诗更是很多都会标注是在和汪伦同游时写的,是在汪伦家住的时候写的,是离开汪伦家写的等等。

一个诗集里面有一半的内容都跟他们汪家扯上关系,所以汪友莲因为这本诗集被人戏称汪半部。

现在他还感拿这个事情给李亨吹嘘,这是以为别人不知道还是自己脸皮够厚?

李亨没有看出来是因为那种情况,看到在座的各位都是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李亨开口问道:“你们有几个一个月能生产六十万张以上的纸张的?”

几个人相互看看,都面面相觑,月产六十万张?很多么?李亨要求的尺寸需要两个工人协作,两人一天可以生产五百张。

而月产六十万也不过是一天两万张而已,要满足这个数量,也就是八十个出纸工匠,加上其他工序有个两三百人也就够了。

大家虽然都没有这么大的规模,那只是因为没有这么大的需求而已,如果需要的时候,随随便便一家就能扩展到这个规模。

李亨以为自己把这些人惊住了,正想邀请大家一起吃下订单,这时候汪友莲说话了:“李会长这个数量确实不少,不过也不用您亲自跑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