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化家为国的前置条件已妥当

从战略眼光来看,打从事实上就是智瑶走出魏氏、韩氏、等等家族的窘境或误区,智氏看着是一个家族,其实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该有的全方位发展了。

魏氏和韩氏也在尝试,他们却是落后了智氏至少十年。

想要从单一走向全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难题,思想上以及物资生产,还有观念等等,他们不止要找对方向,还要有那个能力建设出一套体系,真不是光有想法就能做到的。

事实是什么?现在的韩氏想全面开花,他们也真的在做了,该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又或是有方法却无法实现。

这个不就是现代好多国家都知道大国是怎么崛起,要命的是明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实际却是根本无法进行复制吗?

看上去智瑶很闲的样子,有时间用在思考这个家族的优劣?

他还真的是有点闲,每天光是看看各处送来的情报,其余什么事情都不用做。

这个也是智氏从整体上成熟了,管理体系完善,不同的事情由专门人去处理,不用每件事情都需要最高层来拿主意。

不要小看上述那些,讲道理能做到那种程度一点都不容易。

首先,要有足够多的基层干才,出了事情能够拿出正确的主意进行解决,能在他们这边就将事情解决好,不用再麻烦更上的一级了。

随后,拥有能够将上级命令执行下去的中层,他们还要解决基层无法解决的难题,说白了就是担负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大加大行政效率。

现在只有智氏拥有这么一套管理层,其余……?哪怕是一个诸侯国,管理体系未必能够比智氏更加完善。

用一个比较俗套的说法,努力了快二十年的智瑶打造出了一个王霸基业,不讲究思想高度的话,仅以“配套”而言,随时都能够玩一手化家为国的操作。

“宗子。”

“何事?”

籍秦是打从心里尊重智瑶。这个跟籍秦出身中行氏有关。

“天现乌云,或将降雨?”

“……”

他们所处的“豪”并不是什么绝佳的好位置,很早之前是戎人和狄人混居的地方,后来秦军和晋军来回扫荡,戎人或狄人无法过日子也就纷纷跑了。

秦国和晋国在将戎人和狄人赶跑之后,不是没有尝试分封贵族过来占地,不是大家族过来为前提,分封过来的贵族一个个消失掉了。

这边到处都是绿色,地势也有点低了,有要下雨的迹象,有必要搞清楚是不是寻常的降雨。

然而,以现在基本对气候转变讲的就是一个经验,智瑶等人对这边的气候情况不明,位处低洼地段的部队只能拔营往高处转移了。

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刻意选择驻营的地段?谁说没有选择,好天气自然是选便利之处,碰上了坏天气则是另一回事,一开始就全部周全这种玩意,懂得道理的人能懂,做起来真的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