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年轻好,朕就要青年才俊

受吏治腐败、贪婪成风的影响,每每批复的火器、火炮,都是上下其手,用最劣质的材料,所锻造出来的,至于剩下的银子,都被经手的那些人,分层盘剥了。

治理地方,行军打仗,或许对多数的大明官吏、武将、勋戚等,算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但是吧。

怎样盘剥银子,怎样分层协作,那一个个都很在行。

“汰兵减饷期间,朕会调回几个内臣,也算方便你们行事了。”崇祯皇帝走上前,理了理祖大寿所披盔甲,微微一笑道。

“行啦,不提这件事情,聊点别的吧,朕先前听孙卿说,祖卿之子祖泽润和祖泽溥,颇有乃父之风,吴卿之子吴三桂,后生可畏。

朕知晓此事后,就一直记挂在心上。

先前忙着处理朝政,朕没时间召见祖卿和吴卿,趁此机会聊起来,朕有意将这两员小将,招进府军前卫,进西苑讲武堂。”

“……”

祖大寿、吴襄听闻此言,虽表面没什么反应,但是心里一震,天子这好端端的,怎提及他们的长子了。

被天子从辽前调到京营,祖大寿他们,心里就是有些抗拒的,毕竟离开了他们的自留地,哪怕在京营这边,担任再高的职务,也没在辽前待着舒心啊。

“陛下,犬子性情顽劣,能在辽前为大明抵抗建虏尚可,但招进府军前卫,实属是浪费……”

“祖卿,你就不必自谦了,都说虎父无犬子,祖卿乃我大明肱股,是少有的良将,那子嗣又怎会这般不堪重用呢?”

见祖大寿有意推辞,崇祯皇帝又怎会给他机会呢?

既然来到了京城,就别想着再回辽前了。

祖家作为辽东将门的扛鼎,那在辽前的威望不低,像解决辽东将门这一地方军阀,就要抽离祖家的势力,并安排到京营这边,在自己眼前。

现在靠祖大寿、吴襄他们,初步完成汰兵减饷事,叫京营在职勋戚敌视他们,等周遇吉这帮良将,在讲武堂顺利毕业,崇祯皇帝再给安排到五军营和神机营中去,暗地里在向神枢营掺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