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响起,一道黑色的水线出现在视线里,这道水线非常优美流畅,就是最优秀的丹青国手也不可能画出水线的气势与神韵。

随着水线的流动,还有如雷的蹄声,惊天动地的呐喊!正是自从临安保卫战以来屡建奇功的玄甲骑兵,他们在赵佥的率领下,好象一股黑色的旋风出现在大都街头。他们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等他们消失后,那些传令兵和在街上溜达的蒙古士卒已经倒在地上,他们身上的鲜血证明他们的生命已经被终结了。

玄甲骑兵的呐喊仅仅是个开头,与他相互呼应的呐喊声从大都各处响起,发自不同地方的“大宋朝万岁!华夏万岁!”的呐喊声汇成一首惊天动地的壮歌!

在这一刻,大都为之震颤!

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大都结束了几百年没有华夏军队的屈辱历史!

一说大都,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一说北京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元宋之际的北京就叫大都。大都作为都城的历史并不长,差不多七百年,但是并不是说北京的历史就不长,相反北京的历史可以考证到三千年去。(按:北京的历史变革在本书的后面会有介绍。)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近七百年才开始崛起,那是由中国的历史所决定。先秦汉唐之际,中国的中心是在关中之地,长安为首都便是最好的说明。到了两宋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开始向东转移,一个原因固然是因为唐末战乱,长安损毁严重,难以恢复旧观所致,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东部的开发程度比西部更好,更成熟。

到了宋元明清之际,北京的政治地位大幅提高,元明清把首都定在北京,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因为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北方问题”,所谓的北方问题就是北方少数民族不断侵扰中原一事。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苦,秦始皇派蒙恬收回河朔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贾谊),随后修了著名的长城。汉武大帝的做法更加直截了当,派大军越过“瀚海”,发起“漠北决战”,上演了“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山”的壮举,对后世影响极巨。

匈奴在遭到两汉王朝的沉重打击后,发生分裂,一部内附,一部西迁。(西迁一部的故事,将在本书后面有介绍。)造成了漠北地空,鲜卑随之崛起,占领了原匈奴的广漠草原。到了隋唐之际,突厥又在北方草原崛起。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当时有一个伟大的君主,就是唐太宗,他的做法和汉武大帝如出一辙,那就是派李靖夜袭阴山,灭了突厥。

到了唐末宋初,出现了契丹,后来又有女真,蒙古的先后崛起。

在宋以前,除了鲜卑因为崛起于“五胡乱华时代”,中国当时处于战乱年代,无法与之抗衡,其余的如匈奴、突厥都给华夏军队大破败之,甚至灭国,可以说这是中国在处理北方边患问题上最为辉煌的篇章。到现在,都没有哪个王朝能与之相比。

但是,宋朝在处理北方边患问题上毫无建树。

无论北方的少数民族是匈奴也好,是鲜卑也好,是突厥也好,是契丹也好,是女真也好,是蒙古也好,他们占领的是同一块草原,他们千百年来重复做着相同的事情,那就是从代地云中等地出发,侵扰中原,把战火无情地烧向了华夏腹心之地——中原,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而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表里河山,易守难攻,是中原的北方战略屏障,要守中原必先守燕云之地。正是从这种战略角度出发,忽必烈才决定定都北京,以此巩固中原,伺机灭南宋。北京的政治地位自此扶摇直上,直到今天。(按:北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朋友们只需要花几元钱买一张中国地图就可以看出,从北京出发,向东可以去东北,向西可以去新疆,向北可以直去蒙古大草原,向南直下中原,交通非常的便捷,真正意义上的咽喉要地。打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国的地图象一只雄鸡,中原就好比是雄鸡的心脏,而北京就是雄鸡的咽喉。)

燕云之地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宋朝自开国以来就没有掌握住燕云之地,因为燕云之地在五代十国时期就给“儿皇帝”石敬塘出卖给了辽国。辽国亡于金,金国继有燕云之地。金国亡于蒙古,蒙古人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一战略要地的主人。(按:有人认为宋朝之所以积弱,是因为宋朝没有掌握住燕云之地。这种观点太偏颇了,真正的原因在于宋朝的内政上出了问题。燕云之地虽然重要,但和一个国家的内政比起来就不如了,一个国家拥有一套良好的内政体制,才是根本,即使很弱,也会变强大;一个国家即使拥有很好的战略屏障,没有良好的内政为基础也是守不住的。古罗马帝国够厉害了吧,当他没落后,匈奴大军打来时,罗马高傲的头颅终于九百年来第一次低下了。)

也就是说,三百多年以来,北京没有出现过华夏的军队了。别的不说,只是这一声呐喊就足以史册留芳,为后人所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