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李隽说得郑重,可以想象得到化学工业的重要性,黄永善和沈毕忍不住兴奋起来,道:“遵旨。”只是,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化学工业,有些为难地看着李隽。

李隽明白他们有点迷糊,道:“你们要研究化学工业,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批炼丹家,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就行了。当然,不是交流他们长生不老之术,而是要交流他们如何炼丹以及在炼丹中发现的可贵现象。另外,还可以找一批聪惠的孩童进行培养,培养成我们的化学家。我这里有一个玻璃的配方,你们先把玻璃制出来,一切都好办了。”

熟悉科技史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化学的前身就是炼金术,这是西方的称谓,在中国的称谓就是炼丹家。那些在炼丹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炼丹家们,其实就是优秀的化学家,只不过当时化学还没有发展起来,还在雏形期。炼丹家发明的东西真的不少,火药就是炼丹家无意中发现的。

在当时条件下,要想找到熟练的化学工人,除了炼丹家,再也不找不到了,李隽才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来了。

古代的炼丹家都是隐居山林的“高士”,很受人尊重,清高自傲,不会下山的。李隽这话着实有点让黄永善和沈毕为难,二人互望一眼,为难之极地道:“皇上,这能行吗?”意思是说,怎么把这些人请得到。

李隽笑着道:“就说朝庭要举办一个炼丹大会,他们自己就会来。”这些隐居高人们一向自重,但是最想得到的就是如何提升炼丹技术,羽化升仙,达到长生不老在目的,朝庭举办一个炼丹大会,他们还不乐疯?还有不削尖了脑袋往里挤的,那是非来不可。

李隽的话音一落,一片轻笑声响起。李庭芝他们再也忍不住了,笑出声来。他们是万万想不到李隽会撒这么大一个谎,由不得不笑。

这道旨意一下,不仅催生了南宋的化学工业,还使得“山林隐逸之士俱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隐居深山去炼丹了,都跑去学化学去了。

炼丹中发现的可贵现象在玻璃的帮助下,可以发展成一门技术,可以申请专利,获得丰厚的回报,谁还跑到深山老林里去炼丹,过那种名为“吸朝露,饮甘霖”,实则餐风露宿的苦日子?

这道旨意还有一个很好的后果,就是炼丹家绝迹,再也没有人仰慕隐居高人了,也不会有人再梦想着羽化升仙,长生不老了。这个存在了数千年、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传说,给李隽轻轻一语终结了。(按:据考证,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取得很高的成就,却没有发展成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使用透明的玻璃器具,使得很多非常宝贵的现象没有给观察到,最终使得化学成了“进口货”。)

第二十六章 扬州会战

就在李隽对南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同时,各路大军按照他的部署,进展顺利,捷报频传,凯歌高奏,大片大片的国土被光复,取得了宋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收复国土,檀道济的北伐与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据《元史》记载,张弘范能征善战,很得忽必烈的赏识,曾经付与他大权,要他率军扫荡南宋余部,他自己向忽必烈进言,要求自己当副手,另派一名蒙古将领来主持大局,忽必烈没有同意,把他的权力放在蒙古人之上,由此可见此人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

谁也不能否认,张弘是一等一的人才,军事才干非常杰出,他一家三代都以军功起家,在元朝位极人臣。只可惜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南宋所用,却为异族效力,实是让人痛心。

张弘范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很得忽必烈的赏识,一向少把人瞧在眼里的神人郭侃对他也是青眼有加,郭侃率军南下江南时,派他去淮东地区,与史天泽一道,收拾淮东乱局。

张世杰率军援救扬州,轻兵急进,千里奔袭,一举解了扬州之围,和李庭芝在高邮再败史天泽之后,本来有机会把史天泽彻底赶出淮东地区,由于阿术去了郢汉之间,淮西吃紧,两人不得不放弃这一机会,率军西进,准备渡过长江,驰援江南。这才使得史天泽有机会收拢残部,稳住蒙古人在淮东不多的几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