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页

没有了海军订单,甚至民用订单也没了,但因为这里已经成为了来往美国和南美的中转地,所以船厂的维修工作倒是接到了很多,所以还是很忙碌。

最近来来往往的船队经过这里时,都会情不自禁的这里看上两眼,不是因为怀念,而是因为这里最近停留着一支庞大“俄国”舰队。

切萨列维奇号12900吨,波尔塔瓦号11500吨,格罗姆鲍伊号13300吨,奥斯利亚比亚号13000吨,亚历山大三世号15200吨,巴扬7000吨,奥恰科夫号6700吨,帕拉达号6700吨,狄安娜号6700吨,诺维克号3200吨,罗斯季斯拉夫号8800吨,斯维特拉娜2100吨。

除了四艘被分别出售给泰国和朝鲜的防护巡洋舰外,剩下的缴获俄舰都云集在了这里,初看到还以为俄国占领了这里呢。

这些昔日的国家骄傲集中在这里维修,除了可以减小国内的船台压力外,还让船厂小赚了一笔,只是它们如今就像是脱了毛的凤凰,在这里得到维修后几乎却没人愿意再看一眼,天天看着舰队新一代主力舰的檀香山人,除了刚来时轰动了一阵子后,现在早已看不上这些铁疙瘩了,这让拥挤在这里的十几艘俄国军舰更显得格外孤单。

趁着这个假日,一身便装的季濡山坐在草地上,欣赏这些战利品的同时,脑海里却不断浮现出那场海战的经过,琢磨着得失,忽然一大群扛着照相机的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

望着这些和卫兵比划的学生,季濡山微微一笑,最近也只有这些刚刚从国内来檀香山大学的学子,才会如此有兴趣来拍照留念,望着这些学生,他隔着老远悄悄向保卫的士兵点了点头,卫兵这才派人跟着,送学生们上甲板拍照。

虽然有些违反小规定,但已经无伤大雅了,因为这些军舰不会进入海军服役,上面的东西该研究的都研究了,连舰炮都用新华的舰炮更换了几门,用于研究俄国的加工水平,所以也谈不上泄不泄密,还不如让大家高兴高兴。

当他起身缓步向码头走去,准备听听学子们是如何看待那场海战时,忽然一辆吉普车飞速来到了季濡山面前。

“报告,军部急电。”

季濡山迅速的看完电报后,嘴角又浮现出了微笑,经过半年的休整后,太平洋舰队终于又可以冲出港湾,再次进入那片让人心醉的深蓝了。

这一次,他要做的,是在南美掀起一场钢铁风暴。

第446章 孤独的马汉

华盛顿郊外的一座农庄内,老托利佛仔细的收拾着客厅里那些散乱的书籍、地图和军舰资料,虽然他看不懂这些,但那些都是先生的宝贝,所以他格外小心。

美国北部的冬天是难熬的,尤其对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望着头发花白,戴着眼镜,斜靠在沙发上熟睡的老者,老托利佛忽然感觉有些心酸,想到这位昔日赫赫有名,门口人流如织的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先生,不知不觉中已经如此苍老,不由叹了口气,悄悄地拿来一床毯子替他盖上后,才继续收拾起来。

麻利的老托利佛很快就收拾好了客厅,但满屋子的焦炭味道却让他皱了皱眉头,迅速的走到窗边准备打开让室内通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