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却还是众皇子之中最为受宠的一个。

因为年幼的赵爵,就最会察言观色。

他观察他的兄弟和父皇。

武功练得好,到了父皇那里,也不过是得到一两句赞许。

武功练得太好,到了父皇那里,反而还会无端惹得一些不喜。

至于治国方针,朝政理论,这些东西也都是一样的道理。

于是那个时候的赵爵,就把心思都放在了诗词歌赋上。

他在宫中吟诗作对,写词谱曲,如果弄得不好,跑到父皇面前去献艺,会引得一阵嘲笑,却也是一阵开怀。

如果做得好了,更是能得到其他兄弟万般难得的大加赞赏。

那个时候,只要他一到皇帝面前,皇帝的心情总会变好一些,战战兢兢陪着皇帝的那些嫔妃、大臣,也都因之对他另眼相待,常常赞扬他。

走在宫里的时候,赵爵可以感受到,自己就是最引人注目、最威风、最有用的那一个。

当然了,这些“最”都是要把皇帝本人排除在外的,但是皇帝操心的事情太多,动不动的还要跟那些臣子骂来骂去,杀了人回来,都得气的吃不下饭。

要是上了前线,御驾亲征还吃了败仗,难以收复先辈故土,一样被人耻笑,更是郁郁难平,华发早生。

这么一比,赵爵就认为,果然还是自己活得最松快、最愉悦、最聪明。

武功?那只是边边角角里一小捧自己想不起来,别人也根本不会在意的灰尘。

然后,他爹死了。

他不得不离开自己活得最舒服的皇宫,去往襄阳,而且在这一路上,很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