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毕竟对于这个新生的时代来说,道长们那可都是某些行业的专业人才啊,忘川还指望着把他们教出来,以后好给他分担一下呢。

而道长们也很愿意继续跟着忘川炼丹,不,是做研究。

义士们也向王淳之他们告辞,准备各自回乡,虽然他们都对王淳之感官很好,但是并不想踏入官场之中。

王淳之让他们帮忙把那些战死的义士的抚恤金带回去给他们的亲人,他们为了抵挡入侵的凶残外敌付出了自己的性命,他们身后的家人自然得安置妥当了。

义士们眼睛通红,喉间哽咽的收下了,而后两方就此别过。

乱世刚过,很多地方都需要休整。

比如那些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百姓难以温饱的困难地方,会统一把他们都给迁徙出来,给他们在繁华的地方建设新的家园。

如果在盛世的时候,这事自然不好办,但现在乱世刚过去,中原百姓在王淳之的力量下虽然没有减半这么恐怖,但是损失的人数绝对不在少数,这样一来,就有了集中管理的可能性。

再说王淳之并没打算让他们南辕北辙的搬离,而是就地集中起来,给他们安置一个少灾少难的地方。

人力王淳之可以挡的住,天时可就不归他管了。

只是这事刚实施下去没多久,就遭到了阻拦。

阻拦并不是来自百姓们。

朝廷帮助他们迁徙,不仅保留了他们原本的地,还帮忙给他们建大房子,建筑厚实高大的围墙,安排巡逻的队伍在城中守护他们的安危,更是给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免去到陌生地方的后顾之忧,百姓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只有少许故土难离的人多少有些惆怅,但因为搬的地方并不远,随时都可以回去看看,所以来自百姓的阻力并不大。

真正阻拦王淳之他们的来自佛教,不仅仅是搬迁一事,还有新朝土地和人口的核实问题,新上岗不久的府衙办差等等。

作为中原内有数的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力毋用质疑。

他们在中原有着很多的特权,比如出家为僧为道者可以免除罪责,名下的土地可以免税,还有人口可以无限膨胀。

道家清心寡欲,又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多时候都不是某些人的首选。

这样一来,佛教可不就大受欢迎,从人口和土地上甚至压过了中原本土的道教。

但是佛教大肆扩张的过程中并没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是不管香的臭的全都会拉进去。

从原本的金光闪闪变成很多人心中的恶臭之流。

这次乱世佛教的人自然也下山救济了不少的百姓,但是关门避世的庙门比下山的更多。

是和尚心里没有慈悲之心,经书都白念了么?

不是的,而是因为那些关闭了庙门的压根就不是什么得道高僧,而是一群披着一层袈裟的罪恶者。

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府衙通缉榜上的罪恶之徒,杀人、放火、灭人满门、黑道金盆洗手……比比皆是。

他们身上的罪行罄竹难书,却因为入了庙门,头发一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